“或许那是在作给在场列位失意者的诗赋?”扶苏心里这么想着。

吕哲看上去也全然没有失落的样子,看那愉悦的笑容分明是感到很开心。他指着滚滚的长江,像是剽窃剽上瘾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乱入了很多让人听不明白的人物和词语,不过现在这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倒是没有情感上的违和感了,除开莫名其妙的人物,里面不多是美好的情感吗?

“三国?周郎?赤壁?小乔?”赵歇似乎已经喝了不少?他懵懵地问:“那是什么?”

现在有赤壁吗?现在确实是有赤壁,并且离南陵也不算太远。不过什么三国,什么周郎,什么小乔,很多都是没有的事和人。

吕哲才不会去解释什么,他还在琢磨着有没有什么诗与长江搭上边的,好再连一个字都不用改给“吟”出来。

其实在场的人也不会去管那么多,哪怕是吕哲随便吼一段“天上一朵云,地下一坨‘翔’”之类的东西,他们也能轰然叫好。谁让他们要么是在等待发落,要么是期望吕哲能对他们做出最好的安排呢?

接下来吕哲又念了几首与长江有关的诗,事实也是不管吕哲念出什么诗,谁都是击掌叫好,至于诗是什么意思又想要隐喻什么,能听得懂的人没有几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扶苏就是其中一个能听得懂的,他还是一名公子时,对文事远要比军事来得有兴趣,此刻他就在品味:“不对啊,怎么听着像是一个君王在面临绝对的困境时才会有的诗?”

扶苏那么想就对了,南唐后主李煜当时就是面临绝对的困境,是在被毒死之前作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作完这两首诗,李煜也就消失在人世间。

吕哲似乎是察觉到扶苏那怪异的目光,他瞅一眼满脸茫然中带着好奇的扶苏笑了笑。

不顾场合又不顾意境的剽窃很恶劣,吕哲却是没有觉得半点不好意思,对于他来说现今匮乏的文风是一件十分美中不足的地方,军队在向外不断地扩张,国内的民生也在蓬勃发展,只是没有能够偶尔听到来自于谁作出的美好诗篇似乎不像是一个盛世。

华夏历朝历代,只要是能与盛世稍微搭上一点边的,哪一朝和哪一代文学作品不是像泉涌那般地涌现呢?

也是强盛才会让文学作品不断地出现,那代表的是民生富足,也是社会发展欣欣向上,有了足够的富足安康土壤才会诞生那么多的文人墨客。

吕哲现在的目光已经转向国内的民生治理,新做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预计投入到教育的资金达到一千万贯,期望能够在“第一个五年”的计划中将学堂遍布到全国各地。

除了重视教育,吕哲划拨到生育相关的资金也达到了二千万贯,而不是外面传言的一千万贯。庞大的资金除了下发到多生育的家庭中去,也是在为卫生硬件奠基,毕竟只有卫生条件适合才不能因为多生育而晾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