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赵国是在没有任何复兴希望和随时会被攻灭的前提下妥协,但是也无法否认赵歇是一个很识趣的人,吕哲怎么会在这么一件事情上吝啬呢?

因为开启太多基础建设而开始滋生贪腐官员的汉国,吕哲十分清楚光靠杀人无法从根底上解决贪污腐败的问题,最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可以使用分段承包的手段,将地方建设承包给商贾,然后指派官员和乡绅成为监督一方,使官府成为监督者而不是实际的参与者。

那样依然无法排除仍然会出现索贿或是官商勾结的情况,但是起码出事了知道应该找谁,涉及的也只会是官员而不是整个官府,到时砍了官员至少是能挽回一些官府的整体信用,不会使得民众因为单个官员而就对整个国家失望。

张耳肯定是没有与赵歇经过沟通,该因吕哲亲自向赵歇承诺会帮其建造一座新城的时候,赵歇先是露出迷惑的表情后又变现得惊喜,可是惊喜之中难免会有迟疑。

原先吕哲并不太理解赵歇为什么会感到迟疑,事后向蒯通说起这事,蒯通说出了缘由。

邯郸再怎么破败都是一座大城,这座城池里面有三十五万的人口,拥有一个都城该有的繁荣经济,按照协议吕哲会将邯郸城封给赵歇作为封地城邑,附属的还有邯郸城周边五十里范围内的郊外土地,这样一来吕哲分封的赵王起码还有三十五万的封地领民,也能依靠邯郸的商业税收将小日子过得滋润,至不济不也还有广泛的郊外可供耕作吗?

“王上,张先生那么建议或许是为了赵歇好,可是对您来说有可能造成刻薄的名声啊。”蒯通进一步解释:“自三家分晋(公元前四五三年)至今,邯郸作为赵氏的领土已经将近三百年(其实是二百二十余年)。”

剩下的不用多说了,吕哲稍微一想也就想出了究竟。

张耳给出那个建议有很多的含义,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测试吕哲会不会在天下稳定之后收拾异姓王。

本来给不给赵歇新建一座城池很难进行抉择,让没有多想一口答应下来的吕哲怀疑自己答应得那么爽快会不会造成什么误会。

“大王既然已经答应下来,不如就再优厚一些,可以按照邯郸的规模来进行建造,也答应赵王可以尽迁邯郸黔首前去新城。”后面才过来的张良给出这样的建议。

吕哲听完张良的话略微迟疑也就颔首认同,只是这件事情还要与赵歇多多沟通,不能在目前这个阶段闹出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汉王认为新城建立在哪里好呢?”赵歇一听要迁移邯郸的黔首前去新城,似乎神态也就变得轻松,没有之前的那种紧张。

一旁的张耳、陈余等人看到吕哲拿出的方案也都露出笑颜,他们不再怀疑吕哲的诚意。

很简单的试探嘛!若是吕哲只建城池而没有考虑市民,那就代表吕哲必然会在天下真正定鼎之后收拾赵歇;若是吕哲反悔不再建城,那也就说明是在诓骗,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假。

司马欣命人拿来山川舆图,在吕哲的点头示意下,说道:“诸位,请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