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变革上,历史上的汉是承接“秦制”,也就是不但继承了来自赵氏赢姓秦国的三公九卿,还继承了来自秦国的军事编制,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改变,首先改变的就是取消“屯”改为“队”的五十人军事单位,然后又取消了“百”这个一百人单位将“屯”扩编成为二百五十人的军事单位,在“屯”之后也没有五百人的军事单位,直接就是跳到“曲”这个千人队,然后就是“部”这个五千人规模的军事单位。

一切复杂的演变都是出自于实际的需要,因为将军们发现秦军制其实是不适用于当时的需要,比如“队”之后作为“屯”的编制又显得士卒数量有些不足,结果又衍生出一种“别部司马”的副官性质,他是一种可以随机应变率领千人以下的武职,具有灵活性的同时在汉军制度中其实就是一种制衡军侯而存在的武职。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单位编制说白了就是一定要简单,一切只因为一旦某支部队进入参战状态到了战场,士卒的消耗绝对远要比想象中来得迅速,极为可能一个千人队投入某个战场,一次参战之后该千人队等打完只剩下那么几个人,所以伍与什压根就是一种便于增补的军事单位。

吕哲目前对军队的改编其余也是趋于像历史上两汉的需要,一旦进入战争状态的军队极为容易被摧垮固有编制,因此怎么设立一套便于增补的军事制度就很重要了,但绝对不会是什么现代的“三三制”,走的路线不怕丢人的来说……是以西汉对草原作战的那一套。

第0687章 余音(八)

每个时代都有符合自己的军事编制,汉军的军事制度改良到后面其实引起了包括秦国在内所有国家的注意,毕竟他们也不傻,看见汉军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总是能发现点什么。

这个年代的人还没有追寻祖制的顽固思想,基本是什么东西符合实际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学习,可惜的是列国一直是处在战争状态,难以有一个能够“变法”的环境。

韩广对汉军的军事单位编制也仅是一种了解表面的情况,讲那么多无法就是给众人一个直观印象,就是在遭遇汉军时能够更清晰地从建制上来针对。

什么意思呢?简单且显白一些的说,就是明白自己遭遇的是汉军的什么建制军事单位,对于汉军的士卒数量有直观的了解,然后遭遇的汉军军事单位要是有援军的话在第一步会有多少。

别小看对军事单位的了解,任何战争关于在与敌厮杀时,敌军在第一瞬间投入的兵力动向是至关重要的情报,然后在交战之后敌军可能得到多少增援也是胜负的关键。

事实上,军队在派遣援军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同序列的建制绝对会是“随时可援”的计量单位,那么如果不了解敌军的军队编制,就等于是闭着眼睛和人搏杀。

“齐军与汉军交战,吃亏就吃亏在不知道汉军已经执行军事改革,错误地计算错了汉军可能会投入的后续兵力。”韩广作为一名指挥官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十分合格,扫视一眼听得入神的众人,继续说:“希望我们不要犯重复的错误。”

五人一伍,二伍一什,五什一队,五队一屯,四屯一曲,五曲一校,五校一师,二师一军,这就是目前的汉军军制。

“你们华人的脑子真是复杂啊……”胥纰逼落听得脑仁有些发胀:“我们都是同一个部落就是一支队伍,然后几个部落归属一个首领。”

韩广看向胥纰逼落在心里想:“所以你们胡人总是被我们在正面战场打得满地找牙,也就是打打那个所谓的游击战才拿你们没办法。”

另一方,听得同样有些脑仁发胀的陈胜却是在想,要是有机会的话他们也一定要尽快将部队的建制搞清楚,可别像现在也是乱糟糟没有划分军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