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猜测成为现实,虽然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是吕哲不免生出一种唏嘘的情绪。
这位幼年在赵国受尽坎坷的王子政,回到秦国又遭受多番劫难的太子政,解决完吕不韦专权又处理嫪毐才掌握大权的秦王政——他虽是借着秦国几代人的经营,和在一帮能臣谋士的帮助下才做到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能在他手里完成这样的伟业,尊一声“千古一帝”绝对实至名归。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吕哲并没有将始皇帝可能已经驾崩的事情说出来,他还严令知道实情的人闭紧嘴巴。
君王出征需要祭拜天地,吕哲身为汉国的大王自然也是要依照习俗来进行一套相关的祭祀。
主持出征祭祀的人是叔孙通,他曾经主持过汉国的开国仪式,算是已经坐实了汉国礼仪官的头衔。他在一套仪式中很敏锐地发现汉王哲有些心不在焉,几次提醒祭祀是非常神圣的事情,作为君王应当敬重天地与鬼神,吕哲嘴巴中“嗯”了几声表现却依然是心不在焉的状态。
一阵厚重的号角声响起,吕哲才从那种半失神的状态中醒过神来,他看向叔孙通点了点头。
叔孙通内心里其实比较无奈,他投效于汉国并不是为了作为一名祭祀官而存在的角色,虽然是有参与过汉律的制定,也与一帮友人和志士商定了一套类似于汉国官员守则的东西,但是并没有如同想象中就那么飞黄腾达,将儒家发扬光大更是没个影子。
一阵“咚咚咚——”的战鼓声响彻,自有侍从会端着盘子送上需要念的祭文,吕哲拿起祭文环视一下现场,出征祭典中不会出现平民,有的只会是等待出征的将士和文武百官。
吕哲在祭祀台上念祭文,台下的文武以及将士都抬头遥望,靠得比较近的自然是身有爵位的那批人,然后才会是官职较高的文武。
该次出征是动用十万禁军北上增援正在济水一线与联军交战的第二、三军团,战线离汉国本土直线是四百三十余里,若是将那些弯弯曲曲的道路真的计算进去实际距离该是超过六百里。
汉军占领泗水郡北部和东海郡之后,根据执政府的调控,汉国对占领区的黔首执行的是以工代赈模式,从泗水郡到薛郡的道路已经修建了将近五个月。
招募模式下的操控自然是为了让汉军打下的地盘里面那些黔首有口饭吃不至于成为乱匪之类的流民,这样更是能十分有效地将更多的占领地青壮控制起来,已经被证明是维持占领区稳定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前二个月份是差不多四十五万人被汉国所雇佣,直至将战线推进到薛郡、琅邪郡,受汉国雇佣的黔首形成一个爆炸性的增长,直接突破到七十万。
七十万并不是最终的数字,后面在执政府认识到后勤线的准备不足加以改进,用民间征募牧畜拉动的车辆和动员商贾运送粮秣北上,有了充足的粮食汉国雇佣的限定还是放低,占领区在册受雇佣人数到目前为止已经突破一百五十万人。
学习于二战时期的“故智”,吕哲后面下令在占领区招募一批维持治安的人员,并开出普通协从军士卒每月会有多少酬劳的待遇,又是利用这个手段获得了占领区内最为精装的五万人,将他们打散零散地分配到各个乡间或是城池镇压一些不安分的人。
可别想歪了,不是嘲讽式弄出什么“皇协军”,吕哲干的更倾向于纳粹德国在占领区的做法,不过却没想在中原之地搞出什么种族屠杀,更加类似于“编外党卫军”那种可收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