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状态下的步军在春秋时期一天是走一舍(三十里),到了战国时期步军每天行走四十里到五十里变成了基本姿态,十五里啊……说实话,不是龟速是什么?再则齐军也不是每支试探部队都能达到这般速度,更多的是溃散和被消灭,余樊君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好开心的。
“有应对方案远比一筹莫展要好。”田广如此说。
作为齐国的核心,田广何尝不知道因为遭遇汉国不同模式的战争齐国全面陷入被动?但是总不能因为被动就坐下等死吧?作为一军的统帅,哪怕是应对方式不怎么样,他总是要表现出美好的一面,不然连统帅一直摆着一个愁眉苦脸的模样,岂不是要更沉重的打击士气?
田广这边还能有城池作为依托在寻找步军对付骑兵的方法,齐国东海郡的南部区域却是一片哀嚎之声。
徐志从泗水北部穿插行军之前,汉国的第三混编军团分别从九江郡的东城向和会稽郡的丹徒向东海郡发动攻势。
第三混编军团的总编制是战兵五万,随同的辅兵却是达到了十万。他们进攻的两路,一路的目标是盱台,另一路是广陵。
所谓的混编军团当然就是各类兵种都有,不过骑兵的编制最多也就是二个曲作为游骑兵和斥候存在,其余皆为步军和器械部队。
盱台和广陵都不是什么坚城,汉军又先是大规模集中往泗水郡相县,齐国大部分注意力都被集中往那个方向,第三混编军团从调动到集结,又从集结到突然发动袭击,整个过程也就是十来天的时间。
十来天在有电台的年代或许能够快速传递消息,但是在依靠腿走路传递的时代十来天也就是某某谁得到消息跑着去禀告,结果这个人刚刚抵达某个位置敌军在后面也跟来了。
东海郡各县的守军是不是有事先得到关于汉军来袭的情报不清楚,但是汉军第三混编军团兵逼城下的时候,盱台连城门都来不及关就被汉军先驱骑兵闯门杀了进去,后续的汉军还没到来,二千守城的齐军很干脆地弃城而逃。
广陵原先是齐军逼迫楚国的前线,经过多次的修补,驻守的齐军数量相对多也比较精锐一些。汉军使用先驱骑兵冲门的时候,广陵守军倒也是来不及关其中的一个城门被杀了进去,但是在汉军后续部队赶来之前,守城的齐军成功地消灭突进城内的百余汉军骑兵,总算是免了城门被夺的危险。
第三混编军团军团进攻盱台的那一路不过是一万战兵和三万辅兵,是按照兵法云“攻城五倍之”的概念安排的一万战兵对二千守军。广陵的驻守分为三个部分,一万是驻守主城也就是广陵本身,一千驻守于邗沟河滩的营寨,三千屯驻于广陵西边的一个小型瓮城,进攻广陵的汉军这一路兵力便是四万战兵和八万辅兵。
汉军进攻之前已经将情报做到最好,没有成功使用骑兵夺得城门,后面分批抵近城下的汉军也不是那么轻松如意地进行部署,在第一支汉军步卒抵达广陵城下时,广陵三处守军的瓮城驻军率先出动,双方在广陵城下的首场厮杀也就开始了。
首支抵达广陵城下的汉军步卒为数是一千预定中的夺城先锋,该支部队能够续骑兵之后第二部分到达,注定不会是什么行动缓慢的兵种,正是一些以装备皮甲的轻便步兵。他们距离广陵城大约三里地的时候,作为广陵掎角之势西边的瓮城守军最先出战,两千余齐军也算是抓住了汉军赶路而来疲劳的疲劳期,普一交手也算是打得有声有色。
齐军率先主动捕捉战机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也足以证明齐国按照在这里的守将不是愚蠢之辈,若真的是愚蠢的家伙才会坐视汉军站稳阵脚。
广陵守军主将在瓮城一部与汉军交战时,他又从城中调出三千人,其中的二千五百齐卒是直奔瓮城而去,另外的五百齐卒则是往邗沟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