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盾牌看去,陈绍看见了什么?他看见四面八方至少有二千以上的短衫短裤兵围拢过来,前方也有一些手持劲弩的敌军在放箭,而似乎看一些落在地上的箭矢是三棱箭头来着,一刹那差点就吓尿了。
三棱箭镞也被称呼为破甲箭头,这玩意一石弓十五步(约三十米)以内能够射穿铜甲,五十步(约七十五米)以内能射穿皮甲。要是用张力三石以上的劲弩来发射,七十步可以破穿铜甲,一百步射穿皮甲,离得更近的话连甲胄带人都可能被射穿了。
因为吕哲十分重视对弩机的开发,吕哲军有种类相当多的弩,从小巧的连射弩到弩床应有尽有,陈绍看见的是敌军使用类似于秦军的蹶张弩。这种弩有两种款式,一种是脚端出弩,用于强弩;另一种是膝上上弩,用于弱弩。
瓯雒国军队的弩兵手里的家伙分明就是脚端的款式,是一种十分强劲的强弩,陈绍可是清楚这种弩的射程最远可以到达三百步以上,五十步以内除非是重甲又持盾,不然是绝对顶不住的,他能不差点被吓尿了吗?
敌军弓弩手约是三百来人,弓手大概二百左右,余下为弩手,陈绍忍住尿意嘶吼:“冲!”,立刻就是玩命地迈动脚丫子。
哪怕是周边有近二千敌军在逼近都必须冲锋,蹶张弩这种强弩装填起来非常麻烦,百步的距离大概能射两次,面对没什么近战能力的弓弩手不冲,转身逃跑绝对是自寻死路,毕竟离得越远越危险,冲上去到是可以轻易地驱赶或杀戮。再则,百来个弩手发射两次又不是全部能射中目标。
陈绍带人一冲,对面瓯雒国的弓弩手却是慌了,这些弓弩手一慌乱射出去的箭矢准头也就不怎么样,弓手张弓拉弦射箭还能维持速度,弩手慌忙间却是拖慢了用脚端开弓弦的速度。
差不多是陈绍等吕哲军冲进敌军弓弩手二十步以内的时候,三百左右的瓯雒国弓弩手想都没想转身就跑,在慌乱的躲避之时有人还能揣着兵器跑,那也算是瓯雒国的军队操练有度了。
敌军这一跑,陈绍也不追击,他呼喝着“放火,点燃建筑,点燃所有能点燃的一切!”,追上一个跑得慢的瓯雒弩手一剑劈下,砍中对方的颈部一股鲜血飚到脸上抹都不抹,眼睛四处扫视敌军的近战兵靠近的距离,放下盾牌伸手抓起腰间在悬挂的竹筒。
每一名参与夜袭的吕哲军士卒身上都会携带一些用粗布包着的竹筒,这玩意里面装满了火油,是用来增旺火势的必备之品。
他们本来是应该突得更深入一些的,但是瓯雒国显然不是什么乌合之众,想要杀进去抵达敌军主将大帐显然是没可能,那只能是四处放火制造混乱,然后也别纠缠该逃命赶紧逃命。
瓯雒国是南亚势力,他们与岭南各族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建立营寨的时候很少会使用布质材料的帐篷,是会砍来南方十分常见的竹子盖竹舍。
竹子想要变得干燥可不容易,点起火来更没有帐篷来得便利,幸好是陈绍他们有携带火油,天幸的也是敌军有胡乱点篝火的蠢事,不然想要大举放火烧营那根本就是在开玩笑。
岭南族群、瓯雒等南方的部落或势力、国家,他们采用竹子建造房舍其实是有理由的,这个秘密还没有被华族人所发现。
越是南方的建筑,那么底下留有一层空旷的隔层越是高,这是为了防止猛兽袭击,也是减少蛇类进入屋中的几率。同时,这样的建筑格局也有讲究,那就是防止潮气。
不是布质材料帐篷的营盘,陈绍等人放火的难度被增加了不少,可是这样湿润的建筑物一旦成功点燃,那么绝对是一片烟雾弥漫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