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在别人的土地上进行,远好过在本土打。”开明泮低低地又说了一句。
睿智啊!有战争必然就有破坏,将战场设立在非本国疆土之内,那么损失了也是别人的财产,开明泮懂得这个道理实在难得。
皋通连连点头,但是他认为战争的节奏或许可以变一下,建议:“很明显吕哲军已经开始分兵,在岭南多丛林的环境迂回不是那么轻易……”
迂回再怎么不容易,但是迂回总归是迂回,一旦吕哲军的军事意图达成,他们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包括瓯雒国在内,在岭南与吕哲军交战的武装总数量只有十一万,相当大一部分还是处在石器时代的部落,将瓯雒国三万部队和一些部落集中的精锐整合起来有金属兵器的人还不到六万。
说实话,硬撼是绝对不行的,他们能做的就是避免大兵团会战的爆发。按照时间来算,吕哲军的指挥官已经连续六天小股增援,用意很明显就是要让过了离水的西岸人马来充当诱饵,给另外的吕哲军争取迂回的时间,那么时间拖得越久就代表离吕哲军的迂回部队完成机动更迫近。
“多待一刻多一分危险啊,王上!”皋通如此说。
“你不懂的。”开明泮语气突然变得有些莫测:“那些野人……首领,他们已经杀红了眼,不歼灭西岸的敌军绝不会撤军,现在对于他们来说,任何理智都是软弱和退缩。”口气逐渐转为强硬:“我们要收拢岭南各族的人心,必要的牺牲无可避免!另外,为了使岭南各族在未来的战争中出死力,在这里伤亡越是惨重,他们对吕氏哲的恨意就越浓,有利于日后我们可能与吕氏哲爆发的战争!”
地位不同,思考的方向也就不同,皋通是以一名臣子的角度来思考,开明泮想得却是全局。
虽然无法百分百的确定,但是开明泮已经预见到南方(非指华夏疆域)日后必定会被战火所笼罩,那还要看吕哲的胃口到底有多么大,另外中原是不是会产生什么变局。
开明泮可不是那些没什么文化的百越的酋长,他是古蜀国的王子现在的瓯雒国一国之王,很清楚华夏体系的任何政体对土地从来都是有着惊人的野心,吕哲之前不知道岭南和更南位置的富庶(指资源)也就罢了,看在中原内乱的时候还派出二十万军队南侵的决心,那是清楚南边不是什么蛮荒之地,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财富啊!
财已露白的南方能指望继续和平下去吗?能的!那就是华夏本土发生牵扯到吕哲的大战,让吕哲没有多余的兵力继续南侵。可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南方给吕哲军造成意料之外的损失,不然没有任何难度就能获取疆土的前提下,吕哲怎么肯甘心放弃?
“兵法之道在于用间用强。”开明泮展现出了一个创业君主该有的智慧,他枯瘦得像是鸡爪一般的双手握成了拳状:“想要拒敌于外,只能从用计使中原内战波及到吕氏哲身上,另外就是展现出让吕氏哲迟疑的强大。”
玩笑了,南亚最强军队之一的瓯雒国士卒损失两个才能干掉一个吕哲军,那还是对上一支士气逐渐低落和疲劳无比的军队,想要用这等战斗力的部队与给吕哲军一个难忘的教训,难……非常难。
皋通看着神态有些莫名狂热的君王,心里却是只能叹息而不能泼冷水,他太清楚开明泮日日夜夜想念的就是重归蜀地,为此鼓动新生族群羌人去入侵蜀郡,也出重资蛊惑桂越首领去插一脚,结果百越北侵的时候瓯越、闽越、南越三大部落联盟都去了,独独桂越这个百越之中人口不输给三大部落联盟的族群没去。
幸好桂越没有北侵,不然估计也是被消灭在长沙郡的命运,毕竟百越人擅长的不是什么攻城拔寨,更加不是大型的会战,该是偷袭侵扰才对,没那个本事去玩什么大兵团作战,纯粹找死嘛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