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秦国在治下购买战争物资,必然也需要同意联军前来购买,否则就是表达出明显的倾向,与之消停一段时间发展内政和继续整军的既定战略不符。问题是合起来起码一百七十万人的战争物资,吕哲哪怕是想卖有那么多东西吗?

“两年都是连续大熟,去年又在春耕之前开辟二百三十万倾,两年包括民间缴纳粮税和军队所得,不包含那些已经调动或是用掉的粮食,各地粮仓之中的存粮该是在二千二百万石与二千二百五十万石之间。”萧何汇报的时候满满都是骄傲的表情,他是管理内政的首席文官又当了半年的执政,这里面的收获都有其功劳。

“三十五万吨?”吕哲倒是没有多么惊讶,南郡、苍梧郡、衡山郡是贡献的大头,庐江郡、长沙郡、九江郡也贡献了一些,至于闽南均和南海郡虽然没有耕作却是从百越那里抢了现成的提供的粮食比庐江郡、长沙郡、九江郡还要多一些。

九江郡因为战乱很快平息生产并没有被打断,可是吕哲对那边采取的是让舒氏管理,算是变相的让舒氏去贪去瞒,因此九江郡上缴的粮税只是与战火平息小半年恢复了生产的庐江郡差不多。长沙郡才被吕哲光复不足半年,这个郡连续烧了快两年的战火,期间又被闽越、瓯越、南越蹂躏得不成样子,到了该上缴粮税的时候只是可怜巴巴的提交了七万石的数量。

忘了说,吕哲的疆域之内从来就没有什么免税的说法,无论是什么情况,天灾也罢人祸也好,只要是有恒产者就该有相应的付出。所谓的恒产当然是有其财富,财富又包含了土地、商铺等等任何能产生盈利的财产。对于恒产者讲求的有收获就有义务,对于没有恒产者则是一粒米、一个铜板都不会征收,反而会大力的执行以工代赈模式。

可能是吃白饭的惯例还没有被养成,既“不受嗟来之食”反倒比较深入人心。这年头并无人觉得受灾了官府不开仓放粮就是一个坏的官府,更没有人拿这个来作为暴乱的理由(借口),平常官府只是让他们去自救,到了吕哲治下官府会安排出路,说实话他们不但不以为苦还极力称赞,也出自内心由衷的感激。

按照一人一天吃一斤的量,一百七十万人一天就需要消耗一百七十万斤,一场大规模会战打上几个月不奇怪,僵持起来打个几年都算稀松平常,那么便是几千万斤的粮食消耗来计算。

最重要的是什么?战争的时候粮食并不能保证都是吃进士卒的肚子里,很多时候其实是在押解途中遭遇突袭不得不烧掉,个别时候储存粮食的粮仓也不得不放弃焚毁,总得来说粮食消耗在这两个突发事件上差不多会占到每场战争耗粮的十分之三四。这么一来对于粮食的消耗更多到谁也难以在事先计算,通常还是会要在实际需要上再虚浮一些额度。

“秦国是要消耗联军的战争潜力,恐怕……”蒯通想得很深,秦国必然会让吕哲开条件,换取吕哲不向联军出售军事物资的协议:“再则,天下乱战,哪怕我们身处南方有足够的耕地来保证粮食出产,但是谁又能预测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能将这么重要的军事物资以几百、上千万石向外出售?”

吕哲却是不以为意:“卖,为什么不卖?”

发战争财啊,这是仅次于天上掉金饼子最容易致富的美事,其实哪怕秦国不提起这个茬,他都会想方设法的让任何一方来买。

“战争消耗的不止是粮食,粮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吕哲脸上的笑意怎么都掩饰不足:“除了粮食,兵器、皮革、衣物、药物……很多都是在战时需要的军需。咱们治下哪个郡都是经过战火摧残的地皮,其中以长沙郡、庐江郡尤甚。”

长沙郡已经开始在恢复耕田,那边的水产品亦是非常丰富,另外长沙也有不少好木头出产,好的硬木是剑柄、戈矛杆、箭杆的必需品。

除了长沙郡有自己的特产之外,吕哲治下的各郡都有战争所需的物品,他不趁现在秦国需要列国也需要的时候扶持工业、农业,难道要傻乎乎的错失用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内政的良机吗?

“可是,我们卖给敌……潜在竞争对手,那么未来的敌人多得一份强大一分,我们少了一份不是弱小一分?”蒯通说得非常激动。

什么思想啊这是?在几乎所有人都反对的时候,吕哲脑仁开始有点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