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武将自然是要论功行赏,另外就是做一个报告会,例如共尉好好说道说道北边的情况,司马欣讲述一下岭南之战的进度,季布谈一谈楚国那边的现状。
召集县丞级别的文官来南陵是吕哲早就想做的事情,除了看看那一帮投诚之后没干出什么坏事的文官之外,吕哲也是要进行一次总考核,从中捡优选拔出一些如郡丞、郡六曹等等中层级别的官吏出来。
当然,吕哲是非常希望能够挖掘出优秀的文官类人才,可以的话是想留在中枢任用,萧何是有一些属官,可是萧何需要处理的政务太多太多了,再不选拔一批文官分担压力,吕哲很怕会把萧何给累死。
军事类的谋臣之类的也是吕哲无比渴望的,随着势力占领的疆土趋于稳定,日后需要用到随军谋臣数量肯定是要增加,毕竟吕哲不可能每一场战争都亲征,一个蒯通是能在某个军团做谋主,但是只有一个蒯通是显然不够的。
与魏韩敲定类似于保护条约之类的文书,吕哲想在夏季与魏韩举行会盟中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向韩王成借用张良,立时会盟楚、赵、齐、燕也会派人捧场,吕哲的探子汇报了关于陈平在项梁那边做属官的消息,不用多想也该想得出吕哲会找机会向楚国讨要陈平。
吕哲所知道秦末的名人也就那么几个,萧何、张良、陈平,包括曹参、夏侯婴什么的那批人是建立汉朝的功臣,自然还不能少了韩信这么个个性憨憨但是用兵奇强的秦末绝世名将。他一旦有机会是绝对会把这些人收罗在麾下,现在萧何、曹参那批沛县人已经到手,张良借来也没难度,韩信更是还没脱胎毛就被带了过来,没理由放过秦末汉初有名的阴谋家陈平嘛。
蒯通其实也是秦末名人来着,只是吕哲一直没什么印象,那是蒯通运气太差跟了一个政治白痴韩信,不但政治谋略上的才能无法得到发挥,其命运也是无比的悲惨。
说实话吧,吕哲并不觉得获取中原,乃至于是也拿下秦地,就到了该停止脚步的时刻。他现在才二十一岁,哪怕是花上二十年的时间成为华夏之主,那也才四十一岁。
四十一岁才是壮年对吧?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世界很大,最近已经在思考趁着南征兵锋正利的攻取岭南继续向南亚进军,以后要是拿下中原和秦地,正当壮年怎么可能甘于寂寞,不试试出兵中亚,建立个什么西域都护府,走一趟沙漠会会波斯的大流士王朝,渡个海去见识见识希腊联邦,趁还活着去和罗马人、亚速人、色雷斯什么乱七八糟的种族干干仗,死了也不甘心啊!
所以说嘛,吕哲的人生到现在连一半都算不上,旅程还有很长呢!
第0495章 似乎是……大朝会?(中)
韩信是属于自学成才类型,自从来到南郡后吕哲除了偶尔的去教导,其余时间都是让韩信自己去研读兵书。
说起来也是万分奇怪啊,韩信是一个孤儿,三服之内的家室也不是什么将门或者富贵之家,那么历史上的韩信是怎么识字又能得到兵书?
吕哲问了很多次,很确定韩信祖上并不是什么将门,说来说去与普通的平民没什么区别,会识字是做帮佣的时候在人家氏族旁听来的,至于兵书更是没有一本。
将门也要到南北朝时期才会出现,所谓的将门就是世世代代为国之将,家族中有至少一套兵书,有了兵书才能被称呼为将门。
兵书在历朝历代就是一种堪比“仙家宝贝”的东西,若是按照有武林的说法那肯定是“绝世武功秘籍”之类的玩意,韩信祖上没出现过什么了不起的人,识字是在做帮佣的时候旁听用无与伦比的悟性学会,那兵书呢,让韩信成为秦末绝世名将的兵书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