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想要调那些战俘去南方修路是很难办到,除非吕哲能“变”出替代挖矿的劳力出来。

吕哲捂住了额头,像是在呻吟一样:“长沙郡一战应该多留俘虏的。”

蒯通总算是有机会说话了:“呵呵,留下俘虏才是坏事。”可不是嘛,百越是野蛮人,野蛮人通常是很难管教的,所以杀光了一了百了,“臣的建议是调出那支有丰富修路经验的……怎么说来着?对!就是主上称呼为‘工程队’的部队,调他们南下去修路,其余郡县就如执政所说,从民间聘用劳力。”

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可是吕哲一直觉得南方不太平,不但黔首不能去,那支工程队虽然是军队性质的存在,可是有多少战斗技巧真的没谱。再则,看蒯通的意思是不计代价赶紧维持道路的畅通,那么肯定是要死人,而且似乎事要死很多人,培养出一支工程队很不容易,直接就丢进那片连军队都有些发怵的原始森林……吕哲怎么都觉得可惜。

“主上,当断则断啊!”蒯通当然知道损失会很大,可是只要能服务于南征,使得南征变得顺利,别说是丢进去五万人,哪怕是十万人的损失能保证拿下南方且因为道路畅通永久地统治南方,一切都是值得的。

是吗?哪怕是损失再多的人手都是值得的,跟永久的统治那么大一片的疆土,为子孙后代谋取那么大的生存空间,五万、十万、十五万、二十万……这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哪一次开疆扩土是没有牺牲的呢?”萧何在自言自语:“我们前进的方向是华族从未到过的领域,打下岭南之后还有更辽阔的土地,那是比整个中原大上至少三十倍的土地啊,更别说跨海之后还有充满了金(铜)的岛屿。”

呃,那些都是吕哲平时闲聊的时候说的。

第0493章 道路与人口

哪一次开疆扩土不死人?是的,任何一次开疆扩土都要会有牺牲,不是说需要有牺牲才会珍惜那种狗屁的话,而是想要获得什么总是要失去什么,古人把这个称呼为“天道的守恒”,现代人称呼为“收获与付出”。

岭南的更西南边还有很大一片疆土,那是后世的南亚,不过疆土面积没有中原的三十倍那么多,哪怕是将印度那一片土地算进去,除非是拐个弯进攻到满是沙子的中亚,不然光是后世的越南、老挝、柬埔寨、腼腆、泰国也就是中原的七到八倍疆域。

八倍的疆域已经很多了,几千年来华族人为了中原那片土地流了多少的血,算上内战什么的,几十个朝代的互相厮杀,因为厮杀丢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命至少是以亿来计算,而这还不算自然老死的……

以现在的科技有可能占领南亚吗?吕哲认为是可行的,但是那又关乎到道路。也就是说,只要道路能修起来,以华夏文明的文化、科技的领先,又配合以华夏人种的善战,杀光那些和猴子差不多的石器时代野人根本不在话下,占领就看当政者有没有那个耐心去慢慢治理。

当然还有比较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华族人的首都不能离南亚太远,一旦距离过远在这个一天徒步走路只能走四五十里的年代,在这个没有火车、飞机的“蛮荒”,随着首都与某地的距离太过遥远掌控力必然是会下降。

历史上华夏政权也不是没有打到比岭南更远的地方,奈何天高皇帝远,驻军的将领有异心,或者是土著没有杀光形成绝对的人口优势,最后不是将领反了就是土著反叛成,致使首都实在太远消息传递速度过慢,等收到消息要派军前去平叛已经来不及,最终的结果就是占领下的疆土再一次失去。

吕哲知道道路的重要性,只要能保证道路的畅通,统治力度必然会随着道路的延伸而得到巩固,华夏历史上最为重视道路修建的莫不过于大秦,可惜的是大秦过早的灭亡,无数的学家或政治家认为正是因为大秦使用民力过重导致灭亡,在大秦之后再也没有什么朝代有计划、有目标的修建类似直道这种“国家公路”的建设,其结果就是华夏的版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就是“大秦帝国”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