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萧何有些发懵了,他对于那套什么进位的经济学完全听不懂:“这样可以吗?”

吕哲很认真的点头:“当然了,铜币的缺乏是因为上面没有价值更高的货币存在。”

他在思考是不是将秦制的半两改为汉时的五铢钱,毕竟现在的半两实在是太大了一些,五铢钱的制度一直被运用到明、乃至“我大清”,已经被证明是最合适的“量”。

“需要改制,不过慢慢来,暂时不着急。”吕哲摸着下巴。

萧何需要懂啊,不懂这个执政还怎么当?因此也就一直追问。

“铜币可以改得轻一些,类如23克的五铢。哦,1两等于五十克。那么一枚半两就是十枚五铢钱。金币和银币可以按照比例来制定,到时候一枚银币等值于一千枚五铢钱,一枚金币等值于十枚银币。”很简单的道理,压根就没有什么太过复杂的东西,吕哲张嘴就来。

对于吕哲这个穿越客来说是很简单的知识,可是对现在的人来说就未必了,以至于不但萧何听得目瞪口呆,在场的人都是一副见鬼了的样子看着吕哲,久久不知道该说什么。

第0476章 应接不暇

经济相关学说在春秋时期早就有了,涉及到了经营学、金属定位等等。

所谓的经营学是管仲首先提出来的理论,最为出名的就是盐铁收为国有,为了达到增加税收的目的还鼓励开青楼等等。

而金属定位其实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定下,不过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才算是真正成了普世法则,例如鼎状、刀状、铲状、圆状等等的钱币就是用铜来做成,既是所谓的金属货币。

现在什么金属比较贵重有着很粗糙的看法,铜之所以珍贵有着太多的理由,装饰品一般是铜器,与生产有关、与杀伐有关、与祭奠皿器等等的工具都是需要用到铜,铜自然就是用途最广的金属,怎么又不显得珍贵呢?

若说现在有什么“本位”的话,一直到银子成了货币之前都是属于“铜本位”时代,银本位的开始是华夏铜明显不够用,银逐渐成为更高一级的货币才取代了铜。

银现在的用途相当少,除了制作成女儿家的饰品,还真的不知道用来干什么。至于打造成用餐的皿具,估计现在也就吕哲在那么干。

现在的用餐工具很少,筷子还在被称呼为“箸”,汤匙还不叫汤匙叫“勺”,另外用餐的必备用具还有“匕”其实就是小刀子,而叉子必然也要有。

箸是南方人吃鱼生的时候才会用到,在北方很少看见这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