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越带着两百余人埋伏在这是为了等一支车队,该车队是衡山郡中时常会下乡的其中一支。
在南郡、衡山郡、苍梧郡,吕哲治下的三个郡一直有一项政策,那便是每半个月会押送一批物资前往村庄,大多时候会是布匹也可能是藤条,有时候也会押送粮食和金属。布匹与藤条自然是让村民缝制、编制成战袍、藤甲、滕盾,粮食是作为报酬,少量的金属是让村民自行打造成农具。
这是众多惠民政策之一,也是执行以来最受欢迎的政策,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做工,而这是由官府主导的举措,较之有偿的招募村民外出劳动更加深得民心。
随着日时见久,三郡稳定下来之后,原先躲避战火藏在深山老林的黔首已经逐渐归乡,众多的惠民政策被出来的人传入山中,一些原本不想出去的黔首大部分也开始陆陆续续出山归乡,彭越想要在山中召集人手的计划大受影响。
这不是彭越非要打劫下乡车队的主要原因,在山中再次将队伍发展到五百余人的彭越之所以下山打劫,是因为山中已经没有粮食,他们又没有当地的户籍记录,想要归乡也是无处可归。
其实吕哲治下并不排斥外来者,从其他地方过来的黔首基本上会被妥善安置,只是他们拿捏不准当地官府对他们的态度,深怕下山之后被查出在钜野湖泽当盗贼的往事,缺粮少衣之下只有拦道抢劫的路子能走了。
窸窸窣窣的声音在草丛中发出,彭越扭头一看原来是早先派出去盯梢的人回来了。
“魁首,车队来了!”来人喘着粗气,一脸的兴奋:“真的只有二十名军士,车辆足有三十余车。不过车辆被粗布遮着,看不清押送的是不是粮食。”
有点松了口气的彭越低声吩咐:“让弟兄们藏好,等车队过到一半,听我号令再杀出。”他抓住要矮身蹿出去的家伙,“记住了,让弟兄们能不杀人不要杀人。”
“哎!”那人应了一声,随即矮着身躯蹿入枯黄的草丛之中片刻消失不见了。
衡山郡的驻军数量在共尉率军出征之后大量减少,不然本来每一支车队的兵卒固定数量是一个百人队,而现在兵力不足锐减到每个车队的护送兵卒都不固定,有时候是满员百人,有时候是最低限量的二十人,还要看运送的物资是什么。
衡山郡归入吕哲治下的时间最短,不像南郡有大量驻军又经常剿匪,下乡车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遇袭的事情。不但是车队会时常被袭击,偏僻的村落时有发生被群盗入村劫掠的事情。
共尉总督衡山郡期间基本是在备战,军队随时都有可能接到命令出战,小规模的出动又难以形成包围,那又怎么能消除匪患?要真正的杜绝匪患只有大肆清剿,那么出动的军队数量绝对不能少,不然以盗匪打不过就逃窜的本性,想清剿实在太难。匪患不绝,这也是衡山郡民生发展速度缓慢的最大困因之一。
“夏侯,我好像看见一个人影?”
“哪里?”
“刚刚矮山坡上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