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时已经对司马欣所部的部署差不多摸清了,很快就可以根据其部署弱点进行进攻。虽不说能对敌军一鼓而下,但是多试几次攻占下来还是有信心的。

“马上就能发动总攻,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撤退?”

“这是大将军的命令!”

不解,迷惑,甚至有一点点的愤怒,这帮年纪相对比较轻的将校们求功心切,根本想不到即将到手的战功会这么飞了,并且军令来得实在没有理由,他们不是要追击吕哲么,不击败眼前的敌军怎么去追吕哲本部!

一句“大将军的命令”,有再多的不解龙且等人都只能带着不甘灰溜溜地率军后撤。

进攻一方撤得非常的不甘心,防守一方是感觉莫名其妙,他们关注的是局部,哪能猜出掌控全局的项梁和吕哲到底在做什么博弈?

项梁率军前去庐江郡本是要解决桓楚后,针对吕哲与南下秦军两败俱伤,行渔翁之利的举动。很明显,项梁从吕哲调动的兵力来看,吕哲与南下秦军一战并不存在什么两败俱伤,项梁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已经略晚了。

天下大势未曾明朗,项梁一直在避免过早的损耗实力,但是从挥军进入庐江郡并且顺利的消灭桓楚大军之后,吕哲突然出现在会章郡的举动让项梁贪心了。

渐渐成为南方一霸的吕哲已经是楚国的心腹之患,楚国复国之后只得到三郡旧地,而吕哲也是拥有三个郡。

堂堂楚国怎么能只有三个郡?这是谁也无法容忍的事情,若是可能项梁必然是要消灭吕哲,光复所有楚国的旧地,好恢复战国时期的疆土蓄积力量等待更大的竞争。

心腹之患昏了头跑到会章郡腹地,项梁觉得既然吕哲找死,那么借此一战未曾不是解决吕哲的良机,他不断调动兵力且越调越多,可是事态发展越来越诡异也脱离掌控,他开始有点心惊肉跳了。

如果战事顺利,项梁还是愿意花费一些血本继续拼一下,可是战事发展到如今他突然发现自己一直被吕哲牵着鼻子走,战事的态势也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走向未知的方向。现在很明显已经不是能不能在会章郡消灭吕哲的问题,而是兵力折损过多之后楚国还能不能应付接下来多方面的挑战。

楚国现在只有三个郡,口众不多且国力不显,此战损失十五万是项梁的心理底线,再多的话楚国就该提高退出竞争舞台或是成为陪衬的角色了。

成为陪衬?项梁愿意吗?楚国什么时候担当过陪衬的角色,楚国可是从春秋伊始就是一个巨无霸,一度还因为“问周鼎重”以一国之力与周天子麾下的诸侯国对战过。

不想在未来的博弈中成为陪衬就不能再过多的损耗实力了,哪怕是在未来吕哲在南方比楚国势大,项梁都觉得有必要进行暂时的退缩,利用谋略像是上次致使秦军南下攻吕一样,再不断的使用阴谋诱使其它势力去攻吕,或者用别的手段让吕哲自己从内部崩溃。

用手段而不是用军队去博弈,项梁自觉认为那才是自己的拿手好戏,放弃自己说熟悉的博弈方式而使用自己的弱项,实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