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楚麾下的士兵是依靠血勇之气作战,拼的不是集体的力量而是个人,基本上从开打之后就没有什么战术,这样的军队得到后撤的命令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是的,无论喊叫什么“徐徐后退”“且战且退”都没有用,听到鸣金声早就受不了的士兵立刻撇开脚丫子就向后跑,他们可管不了许多,特别是防线崩溃后大量的袍泽被杀,不少人觉得手里的兵器碍事立刻丢掉,逃得那个叫……畅快淋漓或许不合适,但真的是这样。

对于第一道防线的溃退桓楚似乎没觉得意外?他甚至眼睛连眨一下都没有,只是一直扫视左右两翼的楚兵。

第一道防线的桓楚军崩溃之后,楚兵追杀了一段距离也被后面的鸣金声喊停并后退。

不是项梁不知道什么叫掩杀之势,而是第一攻击序列的士兵也就那个样子,打了半个时辰没有体力不说,这些士兵可不是秦军那种士卒,说到底就是一帮打起来没组织、没纪律、没集体的“三没”部队,掩杀过去最可能的结果是被桓楚第二道防线挡下,而后因为过于突进陷入重围被吃掉。

要知道两人都是旧楚的将军,算是一个体系的同类,楚国将军的用兵手段哪怕个别的氏族有自己的“秘笈”,可是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样,桓楚知道项梁的用兵,项梁又如何不了解桓楚的手段。

见到楚兵也鸣金撤兵,左右两翼的楚兵也没有趁机袭来,桓楚没有觉得高兴反应有点失望。

中央突破也要看实际情况,桓楚明知道第一道防线的士兵得到后撤命令会崩溃依然那么做,就是想让那些崩溃掉的士兵将楚兵引进第二道防线的包围圈,可是项梁很冷静没有上当。

项梁呢?他见到桓楚营中的第二道防线兵力在运动也松了口气,他刚刚就是看到旗帜的移动发现不对劲,现在桓楚再次调动兵力说明刚才真的有布下陷阱,那么撤下疲惫之军的举动就是正确的。

麾下的士兵互相厮杀,两军的主帅动脑筋拾遗补缺,且不论战场之外的图谋与算计,战场上一个防守一个进攻,还真有点棋逢敌手的样子?

第0277章 玩场大的

战场之上的桓楚与项梁领兵较量,战场之外的吕哲在干什么呢?

集合三郡民间才有的两支船队,一支船队已经将季布以及五万大军送抵番阳,另一支船队却是还在河上不断的杨帆航行。

吕哲的这支船队到了长江与彭鑫泽支流位置的时候并没有拐入彭鑫泽这一条水路,他们是沿着长江还在不断的东进,从衡山郡的河段进入了九江郡的区域,抵达距离九江郡居巢县大约三十里的河段才暂时停了下来。

庐江郡很重要,这点绝对毋庸置疑,可是对于吕哲来说庐江郡只是局部,他所想要的是创造一个可以休生养息的环境,因此目光所及处是整个南方,不单单是一个庐江郡的归属。

怎么来创造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呢?无非就是削弱敌对势力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