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建造的兵堡有四面墙廓,以甬道与箭塔作为主要的防御手段,南郡的兵堡也有外围墙廓,不过比之北疆的兵堡高,设立的也非方形而是棱角型,容人的走道之上竟然还有遮挡天空的倒“v”形盖子。在城廓外围遍布拒马拦木,兵堡主体是一种奇怪的多层棱角型,这与北疆的单层分散建筑是截然不同的格局。
兵堡外层为空,墙体上多留箭孔,最上层俨然就是一个箭塔的多面倾斜状。旁人从外面无法看到内里的布局,其实里面也是充满了甬道,甬道的左右墙壁存在很多可以供长矛刺出的孔,个别的甬道低下还被挖空,只要躲藏在暗室的守军一拉机关,甬道上的敌军就该掉进去被尖木刺杀伤。
多棱形的兵堡,从哪个方向进攻都会遭受守军箭矢的射击,再则这个兵堡是选择靠水而建,一面是汉水,其中一面是泥泞地,那么可以选择的只剩下两个方向。
两万秦军攻击大概占了两里地的兵堡根本不可能一拥而上,主要是兵堡也就那么大,兵力多了无法施展开来,有层次的进攻才是最正确的攻坚方式。秦军攻城无数,又怎么会不知道这点?
在进兵之初,两千秦军弩手在离兵堡大约四百五十步的距离摆列箭阵,刚刚把箭阵摆出来还没有敲响梆子声进行齐射,兵堡那边竟是率先射来弩箭,一时间列队的秦弩兵至少有百余人中箭或死或伤。所幸的是兵堡外围墙廓之上射程可达四百五十步距离的弩机并不多,两千秦弩兵坚韧地顶着兵堡射来的弩箭反击,损失三百余弩兵几次覆盖之下兵堡方向再无弩箭射来。
秦军善于运用弓矢之利,稍微一判断就推断出兵堡守军射程达四百五十步的弩机不会超过百部。他们压制完毕后面运上来的十部床弩也抵达,在离兵堡大约五百步的距离调试好仰角后敲向悬牙,一阵“嗡”响,十枝长约一仗的弩箭发出破空声奔射向兵堡。
它们在空中飞跃时有一种微细的“嗡嗡”声,成为一个半圆的幅度落在兵堡外围墙廓的位置,有些依靠三棱箭头的威力钻进墙壁,个别则是射在倒“v”的顶盖之上穿透下去。
威力强大的粗大弩箭它插进去大约二十厘米的深度时箭身还会抖动,七八根射在兵堡外围墙廓的弩箭先后发出巨响,每一道响声发出身在墙廓的守军都会感觉脚下稍微震一下。
倒“v”顶盖的厚度防御弓矢和撅张弩的箭矢没有问题,可是根本不足以抵抗床弩的弩箭,两枝射在顶盖的一仗长弩箭穿透下来,顶盖被威力巨大的床弩破坏踏了部分。一枝没有射中人插在走道上,另一枝竟是被阻挡一下之后还能成八十度角将一名守军从前胸穿透钉在地上。
操控床弩的秦军在调试仰角,又是一阵齐射之后,这次有五枝床弩射中兵堡外围墙廓的顶盖。想来,他们是要破坏墙廓上的顶盖,让后面的弩箭发挥出威力?
秦军床弩射击不断,每次都有几根一仗长的弩箭射中目标,在床弩射击的同时秦军的箭阵也响起了梆子声,一波又一波密密麻麻的箭矢呼啸而出。
箭阵形成压制,步兵列成队形向前压迫,准备搬开外围的拒马和拦木,而这时兵堡主体才开始有箭矢被射出,对着冲上去要拉开障碍物的秦军士卒进行杀伤。
兵堡的反击吸引了床弩的关注,床弩立刻向射箭的兵堡位置发射弩箭,不过由于床弩准头不怎么样只能起到威慑作用,兵堡的射击孔还是有箭矢不断射出。
拒马等障碍物的设置本身就有考虑到与兵堡的射箭距离,秦军床弩可以射击到兵堡,弩兵的弩箭射击距离却是不够。
床弩转向之后,秦军箭阵依然压制着守军的外围墙廓,使他们只能躲在女墙之后不敢冒头。箭阵射击几波后向前推进了一段距离,恰恰是观察后兵堡主体不能威胁的范围。他们达到可抛射范围后改为抛射,抛射状态墙廓上的守军哪怕是躲在女墙后面也会被从空中下坠下来的箭矢杀伤,迫使守军不得不暂时将部队调下去。这样一来,攻击上去的秦军步卒虽然还是会遭到兵堡主体的箭矢射击,可是威胁要小许多。
秦军在头一天的上午冲了三次,付出一百余人伤亡的代价才清除十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