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在这六十万军队的序列之外还存在辅兵,数量应该会在五十万上下。按照秦军的传统,辅兵在需要的时候会补充战兵部队的损失。

拥兵三十四万是外间的说法,吕哲则是认为自己下只有九万能够被当成兵卒的正规军,按照战国时期的定义剩下的那些只能算作是民玞的一种。只不过,比之其他势力吕哲的辅助部队有名册也有操练,是学自秦国辅兵的一种举措。

拥有八个郡的新赵,半年内拥兵二十七万;拥有七个郡的新齐,半年内拥兵二十五万;拥有七个郡的新燕,半年之内拥兵九万;新楚拥有两郡,两个月之内拥兵二十万。

所谓的多少多少万,看他们对吕哲麾下部队的计算,应该是将辅兵也给算上了,所以就会有一个“号称”的名词出现。

南郡、衡山郡、苍梧郡在紧锣密鼓的备战,被划为预定战场的区域,经常能看见某处被改建得满满都是拒马和壕沟。

南陵城的两道城墙已经完工,吕哲亲自督建防御设施的同时,三十余万民玞则是玩命地在扩充护城河。

城池要有护城河,这从夏朝到现在就是一个共识,有城墙而无护城河防御力要下降一两成。

南陵城旁边有长江,引水并不困难,只要把护城河挖好再从长江引进水流,那一道护城河也就算成了。

护城河对宽度有强硬的要求,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南陵城的第一道城墙高达四丈,按照要求需要有一条至少两丈宽度的护城河,深度要有三丈深。要是按照第二道城墙的五丈高,护城河就需要两丈三尺,深度也需要相应的加深一尺。

在挖掘护城河时,吕哲得到上报,民玞们挖掘的时候挖到了泉眼,这令吕哲大喜。

从长江引水虽说容易,可是更加容易被敌军断掉,要是攻城的敌军有足够的耐心,外引的水总是会枯竭。护城河有泉眼,而似乎还不止一个,那么对南陵城是相当有利的。

地下泉眼不能小觑视之,那就不是简单的挖掘那么简单了,需要对护城河进行另外的规划,一方面是导水渠道,更是要利用起来向城内形成管道引水,有必要的话城墙还得往外扩。

因为局部区域需要修改方案,吕哲用公式计算了许久,时间也就会往后延迟一个月左右,那么完工就是明年五月份的事情了。

由于吕哲要督建防御工事,原本在江陵的治府也就移动到南陵城墙之内。

治府转移,那也就意味着政治中心的转换,一些高门府第自是跟风,吕哲对北面的移民却是进展得一个头两个大。

伪装成为百越残余的骆摇是兴风作浪了,可是效果令人很是哭笑不得,遭受威胁的各乡里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那么大的胆量,发现百越人乱窜竟然先是聚集在乡青壮自保,几乡的青壮联合起来,一两百人就敢逮着四五百骆摇的部下狂追,苦的不敢真的动刀动枪的骆摇只能真的逃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