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秦国能信任吕哲并委以重任,他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经营南方,在日后秦国面临灭国危机的时候站出来力挽狂澜。
这不是狂妄,而是吕哲真的有信心训练起一支能战的精兵,同时也有信心在岭南开发出一块粮食出产地。而且呢,岭南这边的铜矿和铁矿数量不少,他是不懂治金,但是可以招揽人才,发展起来还是相当有底蕴的。
治金发展起来了,各式各样的武器还会缺少吗?
吕哲还有华夏两千战争史上的各个兵种在脑海中。他是没那个能耐训练出所有的兵种,可是秦国已经有的重步兵难么,三国时期东吴的提盾朴刀兵难么,唐朝时期的跳荡兵难么,明朝时期的投斧重战兵难么,更多的更多,最次且最没有含金量很容易训练出来的长矛兵也算上。
一支有足够粮草且兵种齐全的军队,只要让吕哲有机会来发展,登上秦末的这个巨大舞台的军队绝对会是一支劲旅。
相反,若是秦国不信任吕哲,他绝对会将这场战事一拖再拖,不排除有推波助澜的可能性,让南方的这场动乱持续个几年,乃至于蔓延到中原,最后……秦国怎么样关他屁事,他要南方要定了!
第0143章 一触即发
整编军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一支军队的构成很多人只看见需要应付厮杀的战兵,其实并不是那样简单。
一支超过一千人的部队,里面的战兵比例大概是一对五的定数。也就是说一名辅兵要照顾五名战兵的日常生活,包括在后勤上还有战时的物资携带。
远程兵种上面,弓箭兵的辅兵要求更是达到更高,每两名弓箭手就要有一名辅兵来辅助,会这样是因为箭矢的挑选、准备、运用程序比较多。如果是一支弩兵部队,每一名弩兵更是需要一个专门的辅兵来照顾,概因弩箭的质量比弓箭的要求更高,同时弩机也需要辅兵去拉开弓弦固定住。
辅兵的日常工作要比战兵多得多,他们除了照顾战兵的生活之外,军队的驻营和开拔都需要他们去折腾营寨,平时的粮食运送等等也需要他们去做。
与之对比的战兵,他们平时只是一再的训练并不干杂活,既是所谓的“养兵千日”。
吕哲手里有一份统计数据,夷陵在十八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壮,没有伤病或残废的人数只有可怜的六千四百二十七人。这个数据已经把正统的秦军算上去。
六千多人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作为战兵,还要考虑到心理素质方面。
一点都没有开玩笑,并不是每一个身体合格的人都能成为战兵,身体强壮但是没有相应的胆量,有再好的装备都不敢杀敌。与废物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人能作为战兵吗?
所有军队都有后勤部队,一方面是必需有人担任运输工,另一方面在历史上的兵书上并没有提起过。注意,是任何一部兵书都没有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