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或许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李云聪、豪间、梁渠的抵制,秦军迟早会再出现问题,吕哲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制造机会让这三个人战死。
战争打到现在,吕哲损失了一千正统秦军和三千左右的兵卒,作为交换是至少干掉了一万三千的敌军,使百越人至少失去两万的战力(含伤患)。
五比一的战损是中原军队与百越战争的常态,甚至在某些时候达到了十二比一的战损比,所以吕哲取得这样的优势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目前秦军战兵只剩下两千五百人左右,而包括江陵在内的百越部队还有八万出头,要是完全依靠秦军战兵去作战,那就是一个秦军至少要杀死三十二个敌军,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经过一连串的运动和作战,不但是吕哲自己感到疲惫,包括秦军在内的所有士兵其实也很疲劳了,他必需正视这样的态势,不能盲目地不间断作战,不然崩溃只在旦夕之间。
最尴尬的是,吕哲无法停下来,因为主动权现在是在百越人手中。
“怎么办?”像是徘徊在一个十字路口,吕哲咬牙:“只有支撑下去,哪怕再疲惫都应该不断的支撑下去!”
快断粮了啊,是局势迫使哪怕再怎么疲惫都至少要击败译吁泽那支三万人的百越部队,期望从这支敌军缴获一些粮草来解燃眉之急。
在这个时候,斥候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出来,他们的回报让吕哲有能够判断局势的依据。
吕哲得到斥候的回报,先前交战的那支敌军正在修整部队,暂时没有看到有开拔的迹象,这令他感到松了口气的同时又脸色变得奇差。
又矛盾了不是?吕哲会放松是麾下的部队有了喘息之机,会变换脸色是因为时间拖久就对自己不利,毕竟百越不止译吁泽那支三万人的部队,在江陵还有至少五万的百越人啊!
让斥候密切监视译吁泽那支部队的动静,同时也加强与江陵那边的联系,吕哲下令全军也进入休整状态。
在这一刻,没有谋士的劣势展现无遗,孤身一人的吕哲对战事的判断肯定会带有局限性,哪怕他的大局面再怎么优秀也必然会忽略一些细节,他需要有可以商量的人物!
燕彼其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不过因为情势的需要他被吕哲派往了江陵。
那么还有谁?是季布吗?吕哲观察下的季布或许有成为战将的潜质,但是季布是一名武将而不是谋士。
谁呢?举目四望的吕哲没有发现可以和自己商议军机的人物,这实在是一个坏消息。
两天,喘息了两天,吕哲总算收到斥候回报译吁泽集结部队开拔的情报,他无法从斥候的汇报中判断译吁泽会选择什么样的路线,更加不知道译吁泽是冲着自己来还是有其它什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