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哲重新回到主位盘坐而下。
燕彼却是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而是走到帐内正中央双膝跪拜行大礼,口中郑重说道:“彼,愿听驱使!”
这一举动令其他人再次面面相觑,有十二人也做出决定从座位站起来。
他们走过去一同下拜,口呼:“愿听驱使!”
这些做出选择的人大多是三十岁到四十之间,余下没什么动作的人基本都是五六十岁。
可以想象三十来岁正当壮年的年纪,这种岁数正是不甘寂寞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黄金年龄。再有刚才吕哲赞言他们是有能力的一群人,他们不走出来表示愿意效力难道要被当成隐患?
吕哲露出大喜的表情,他从主位站起来走下去一一扶起,口中说道:“如此,哲先谢过诸位。”
不管是虚假还是真实,愿意表现出礼遇就是一种态度,他们也会适当的露出感动的表情。当然,是真的感动还是在表演,何必在意这些细节呢?
各人重新坐定后,吕哲让燕彼汇报军营现在的可用兵卒。
也不知道刚才两人在里面说了一些什么,燕彼竟是十分倾心尽力地讲述,话语简洁意思清楚,没几句话也就说完了。
“三千余人?”吕哲一一看向刚才效忠的十二人,说道:“将这三千兵卒整编为六队,每队五百人。你们自行商讨谁为主谁为副,每两人临时作为正副各自统领一队。”
十二人拱手应“是”“喏”“准”等话,每一个字节都表明他们本来的故国是哪一个。说“是”的人是燕人,“诺”则是楚人,“准”只有魏人会用。
吕哲心里暗自记下,这六人有五名魏人、三名燕人、四名楚人,奇怪的是人数占得比较多的赵人和齐人竟是一个都没有?
“找出曾经是斥候的人,让他们五人一队悄悄出营,探查宋伯所率的一校人马在哪、在做什么,同时查探郑氏、昭氏纠集的两万人众又哪去了。”说到这里,吕哲随后对着留名临时充当五百主和副手的人下令,点出六人,“出去整军,你们三队人编选兵卒之后到营门位置……”看向余下几个人,“你们则各自选择一面位置防御围栏。”
又是发音不统一的应命声,吕哲现在也没打算就纠正和统一,示意他们出去准备。
当吕哲发布命令的时候,燕彼却是用隐晦的目光凶狠地扫视刚才没有表态的那些人,他听到吕哲召唤,出声道:“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