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作为帝国首都自然是高官遍地有、军侯多如狗,饶是这样多达三四十名或者更多军侯凑在一块也总是会令人惊讶。

有些军侯明显也是公干或者什么原因凑巧在咸阳,而不是属于京城戍卫序列的军官。这些军侯大多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在咸阳没有领兵的权利,但是需要在中尉署挂号留名。像是吕哲这种新晋的军侯其实也会在中尉署留有挂号。

大秦有国尉署和中尉署两个领兵的机构,国尉署说白了就是一个不是兵部却有兵部职责的机构,而中尉署则负责戍卫中央。显然到了咸阳虽然还是归国尉署调遣,不过却需要中尉署来进行监督。

其实由中尉署进行临时召唤正说明一个原因,之所以临时征召并不是为了出征,出征是国尉署的事,那只能说是需要这些军侯配合中尉署来戍卫或者参与治理咸阳的治安。

对大秦机构分类并不是太清楚的吕哲不知道中尉署征召的含义,其实哪怕是“土生土长”的秦人估计也没有多少人会弄得清楚。

观看在场三四十名军侯,年纪最大的已经有五十多,而吕哲恰恰是其中看起来最年轻的。他的出现引起了许多军侯的注意,那些军侯讶异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名年轻的同僚,纷纷回想国家最近发生过什么大的战事,谁在那些大战中立下大功升迁。

至于走后门升迁?除非是老牌又愿意出死力的家族,不然在律法森严的大秦谁敢乱任命军侯这一级别的将领。再则帝国老牌家族有那些子弟,这些人哪会不清楚?明显那年轻人不是属于“后门”类的升迁。

三四十个军侯这一刻的心里估计都在思索记忆,不过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帝国在哪个地方发生大战。而以他们这种不高不低的身份,注定无法得知关于筑城新法的事情,因此看待吕哲的眼神里充满了迷惑。

吕哲发现同僚们奇怪的目光心里其实有些发憷,他下意识要躲在不起眼的角落,脚刚要抬起来又被自己强制压下。

其实有这样的举动都是阅历不足经验不多的通病,只因还没有完成身份的转换,也没有养成属于上位者的自信。

强制压下闪躲的念头,吕哲对着那些同僚笑了,笑容依然是标准的露出两颗老虎牙。老实说,这种笑容笑起来很二。

这时,一阵鼓声响起……

大秦军人的纪律性又展现出应有的惯性,这群军侯几乎是下意识的开始排队,而谁站在哪里完全取决于走过去时的速度。

当然,因为没有磨合过,有点扭曲或者错位之后,两排直队还是列了出来。

这是吕哲来到大秦之后第一次听见鼓声,他终于知道大秦其实也是有战鼓的。

跟随着同僚的步伐向前走,路过昏暗的走廊来到一个类似于校场的地方,正前方一个土石高台上有一名力士,他正拿着碰球棒一样大小的鼓槌敲击直径三米的大鼓,离得越近耳膜的震动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