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中枢倒是知道草原上的局势,不过依照他们的判断,看似强大的月氏胡人已经在以一种非常迅速的衰弱速度在老化,月氏胡人被匈奴击败是迟早的事情。
始皇帝在向北调兵的同时,匈奴人已经在挑战月氏人草原霸主的地位,其实帝国调兵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征战,应该说是在做一种必要的防御。
先知先觉几乎是蒙氏一族最有利的发展契机,他们深知帝国的重心会转往北方,对于想要发展家族的实力是一种良机。
北方早有故有的势力,蒙氏想要将手伸到北方被狙击是必然的事情,撒鱼一般像徐阳这种级别的军官参透的数量极多,军侯这个级别往上的却是不多。不过,身在帝国中枢有很大影响力的蒙氏迟早会掌控北方,这是很多聪明人能看出的结果。
所谓以卵击石,地方势力如果不到毁家灭族的程度一般不会与在中枢很有影响力的人争斗,这是一直以来的常识。
军侯百渠是陇西郡的出身,在蒙氏向北方伸出触手时,陇西郡的势力就已经有了察觉。
很多像百渠这样的人多多少少得到背后的示意,身负观察蒙氏渗透手段的重任。在他们看来观察蒙氏的手段是不是会很激烈是很重要的关键,如果蒙氏不过多侵占地方原有势力的利益,他们甚至觉得与中枢强臣合作是有益而无害的事情。
吕哲不知道的事情还有更多,以他目前的身份注定会视觉角度狭窄,他甚至不知道徐阳已经向家族里写信,连一部分对兵法注解的手稿都被寄出。
得到信件与手稿的徐氏家主心理其实很复杂,一方面为家族小辈结交人才高兴,另一方面并不想这样的“大才”还没使用就经手转为蒙氏所用,以至于信件传达后的三个月一直没有回音,让徐阳心里揣揣。
荐才有功,很多时候甚至是大功,这在大秦几百年来已经成了共识,看了兵法注解手稿的徐氏家主犹豫的不是怀疑吕哲有没有才能,而是这样的贤才能不能为自己所用。
按照徐氏家主的原话,哪怕吕哲是赵括那样的人才,那也是极为了不得的人物。
灭赵之战才过去没几年,或许六国会因为长平之战赵国输了而去埋汰赵括,但是作为对手的秦国军方从来都没有看低过赵括,甚至军方世家深深知道一点,当初不管是白起还是王翦都对赵括充满了赞赏。
在这种背景下,吕哲根本不知道无需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他能不能出头差别只是时间长短罢了。
第0045章 因时应命
长平之战时的王翦官不过百将,年纪也才二十不到,那时候的大秦是属于白起、司马错、范雎、蒙武等人的时代。
得到始皇帝的许可,目前王翦已经告老还乡,所以现在的时代也不属于王翦,而是像是朝阳般缓缓升起的蒙氏两兄弟,其中以曾经领军攻伐齐国的蒙恬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