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公公讪笑一声,立马进入角色互换,又继续传起口谕来:“如今夺你爵位革你公职,对吐蕃人也算是有了一个说法。接下来,朕自然要对你论功行赏一番才是,不然有功不赏,今后朝中的文臣武将谁还肯尽心尽力辅弼朕,为大唐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呢?”
“我靠,急死个人了。”郭业听着一阵耳边嗡鸣,有些气急道,“顺公公,你磨磨叽叽到现在尽说些虚头八脑的话。倒是快点说啊,陛下的口谕到底想让我干嘛?”
顺公公被郭业冒然打断,心间亦是一阵惆怅,哪里是我啰嗦了,而是陛下的口谕本来就这么长好不好?
不过他跟那小太监一个心思,郭业这混球凶名在外,连陛下都敢顶嘴,连吐蕃王爷都敢说喀嚓就喀嚓,万一恼羞成怒之下也对他使坏怎么办?找谁说理去?
而且他心里明镜儿,在陛下那儿,郭业还是圣眷正隆。
随即,不滞点头应声道:“就要说到正题了,郭大人莫急,莫急哈。”
随后,又是一次角色互换传起口谕,直接切入主题说道:“十日后,朕的皇子蜀王李恪便会启程前往蜀王剑南道就藩开府,出任蜀州大都督一职,封地下辖蜀州、益州、松州、资州、黎州、绵州等九地,节制九地州郡折冲都尉府。不过恪儿年纪尚轻,涉世未深,朕已经知会过恪儿,蜀州大都督府一开,便暂且由郭卿家出任大都督府长史一职,掌管蜀州大都督府诸事。一年以后水到渠成,恪儿能够应付自如游刃有余之时,朕自会将你召回长安,重新起复另行委以重任。”
“呃……”
郭业此时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上上下下,心脏狂跳不止。
蜀王李恪要到蜀王剑南道去就藩开府?
郭业算算蜀王的年纪,的确是到了离开长安前往封地的年纪。
可是人家魏王李泰跟他差不多年纪,不是照样还在长安魏王府呆着吗?怎么李二陛下偏偏就让蜀王李恪去蜀中就藩了呢?
郭业思前想后,心里约莫猜了个大概其,说来说去,还是人家魏王李泰运气好,摊上了一个母仪天下正宫皇后的娘亲啊。
而蜀王李恪呢?同样是李承乾与李泰潜在的对手,又非长孙皇后所出,又没有长孙无忌这样的大佬当国舅,而且偏偏他的母亲杨妃的身份格外敏感,乃是隋朝的前公主。
如今李二陛下的太子和皇子们都渐渐长大懂事了,王子就藩封地是迟早的事,李二陛下这是未雨绸缪,先拿蜀王李恪下手了。
种种巧合,让蜀王李恪在邀父宠的竞争中失去了先天的优势,难怪变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第一个就藩封地的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