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

要知道,古代的官学比之现在的官学要更有人味,后人更是总结了古往今来官途上的四大铁。

第一铁,自然是师生关系。

第二铁,同窗关系,十年寒窗同学堂,那是嗷嗷的铁。

第三铁,同乡关系,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出远门是件极为苦难的事情,所以他乡遇故知就非常难能可贵,更何况在官途一道上,同乡的关系更是情比金坚。

第四铁,同门关系,所谓的同门,大到拜在一个名师大儒或者当朝显贵门下,小到拜在同一个秀才类的私塾老师或启蒙恩师门下,学习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之类的蒙学。

所以,古代官场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但也是人情味十足的。

不像现代官场,都是拜在同一个恩师门下,他们的恩师叫马克思。

更不像现代官场,都是在同一个学堂里念书博取功名,这个学校叫党校。

如果说古代官场讲得是五湖四海皆学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恩师与同门。

那么如今现代官场就是左马列,右毛选,小平理论中间坐,四海之内皆党员,勾心斗角一家子。

……

……

郭业继续浮想翩翩,倒是穆师爷哈哈一笑,很是满意马元举的谦卑态度,但是嘴中却称道:“元举啊,老夫当年也只是给你开过蒙学,教你念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混迹到如今也只是一个落地秀才而已。倒是你啊,举人功名,朝廷九品吏员,长了大出息。”

说到这儿,挥挥手示意马元举坐下,然后轻叹道:“你这一声恩师,老夫着实不敢当呀!”

马元举坐在穆师爷旁边,小心翼翼地替他斟起一杯茶,朗声说道:“若非当年恩师替学生开蒙,学生哪里有今日功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一日不曾忘怀。”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