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页

至此,能来的真师堂诸位真师便算到齐,都来到紫宸殿阶前等候。

过不多时,诸真师皆有所感,齐齐举头向天上望去。却见两位高道凌虚而至,眨眼便到了近前,缓缓落地,却是大天师张云意和大真人王常宇。

诸真师连忙躬身施礼:“见过大天师,见过大真人!”

张云意抬手示意:“诸位道友都请入内议事吧。”

修为到了合道境后,如张云意和王常宇这样最顶尖的修士,其实对处理事务的兴趣已经不大了,之所以还要挂名坐堂,纯粹是为了肩头那副责任。

众人进入殿中,张云意和王常宇坐了上首两个蒲团,其余真师分坐两侧。

张云意扫视左右,点头道:“来了十三位,三清阁陈真人闭关苦修中,大家都知道的……东极阁赵真人在辽东,因故无法参与,九州阁周真人诸位也熟知,她是向不议事的,只在总观坐镇。因此,算是都到齐了。今日召集诸位道友,是为了两件事。其一,追赠兴王上谥号;其二,下观提交的《馆阁修士不入十方丛林疏》。诸位向来都很忙,咱们依旧按例来,早说早了。主要说第一个,诸位开始吧,阳明监院先讲。”

第五十五章 至孝

得了张云意的首肯,下观监院张阳明点头道:“是,那贫道便将此间详情说一说。我和沈方丈是正月抵达京城的,至今已有五个月了,皇帝要给生父追谥‘皇考’的来由,诸位真师都是清楚的,我便略过不提。只说如今朝中两派意见,夏阁老的意见,当追谥兴献王,因为皇帝是入嗣大宗,从法理上来说,只能认先帝为皇考。严阁老等人的意见,可追谥‘皇考’,改先帝为‘皇伯考’,他们以为,当年太后遗诏所云‘嗣皇帝位,奉祀宗庙’,此诏无入嗣先帝之意,乃嗣皇统,故此,皇帝想要敬孝,当可嘉许。”

顿了顿,张阳明续道:“关于孝康皇后遗诏一事,已经派人彻查了,遗诏乃当年杨阁老所拟,秉笔太监赵德批红,皇后用印下发的,杨阁老已经病逝,赵德也于九年前畏罪自缢。”

张云意问:“太后如何了?”他问的“太后”,就是当年用印颁诏的孝康皇后。

张阳明道:“太后终日以泪洗面……”太后当年一份不经意间的遗诏,被皇帝和部分朝臣抓住其中的疏漏,当真是悔不自胜。若是皇帝将先帝改为“皇伯考”,她就成了“皇伯母”,将来的日子还怎么过?

张云意点了点头,问:“阳明,你的意见呢?还有云敬,都说说吧。”

张阳明道:“我意,还是当定为‘小宗入嗣大宗’,追谥兴王为‘兴献王’。关于遗诏一事,虽无入嗣之意,但也没有‘不入嗣’的说法,此遗诏不当为证。皇帝登基已经二十一年,此刻再做变动,如何向天下交待?”

沈云敬道:“小道的意见,变动也可,不变亦可,无关大局,无论如何,只是需真师堂尽快拿出意见,以安天下之心。”

这两位说完,张云意转向其余真师,道:“诸位都说说吧,各抒己见,云敬说得不错,需要尽早定下来,不可拖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