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页

国士[校对版] 衣山尽 1469 字 2022-10-20

他背上背着一口大包袱,里面有五十多块鹰洋,这是断断不能丢的。若是掉了,将来上面一追究叫自己赔偿,小半年的俸禄没有了。除了鹰洋,还有帐薄和文房四宝。另外他腰上还挂着一口柳叶刀,肩膀上扛着一把鸟枪。除此之外,身上诸如钱里往、水壶、刺刀等零碎还挂了不少,一跑起路来,叮当乱响。直将他累得手酸脚软。

在看自己身边的士兵们,跑起来一个个脚下生风,虎虎有力,除了出了点汗,好象一点也不觉得累。

“这就是一群牲口。”周仲英心中嘀咕,又大为后悔,“早知道当初进军营的时候就跟着他们一起训练,如此一来,逃命的时候也能跑得快些。”

当然,这也就是想想。和大头兵们一起在泥地里摸爬滚打,君子的仪表,官员的体面还要不要了?

也只有关老头这个瘟生才抹得下这个脸。

泗州一地都是大平原,到处都是水田。江北久经战火,地里的庄稼大量抛荒,除了少许的水田插着秧苗,不少地连水都没罐,长满了草。

刚才这一乱,跑了二里地,后面的建奴好象也没有追击的心思,依旧不紧不忙地跟着,队伍在地平线那边忽隐忽现,就如同一场武装大游行。

虽然暂时没有任何威胁,可被敌人这么跟着,光那种压力就能让人心理崩溃。

百姓也累得不成,不少人已经逃了好几天,根本就没有做饭歇息的机会,一个个都累的面容苍白。刚才跑了这一阵,道路和田埂上到处都坐着人,牛、羊也低着头抓紧时间啃食着青草。就有百姓拉住周仲英等人,问哪里没有建奴,又能朝什么地方逃。

周仲英穿着官府,身边又带着兵,很自然被成为大家的主心骨。

明朝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寻常百姓离家百里,就得去县衙门开具路引。在加上农业社会,重土不重迁,不少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家门,这次逃难,更是连眼一抹黑,不知道究竟该去哪里?

这二十几个宁乡军士兵也是茫然不知所措施,周仲英只得道:“我也不知道,不过,向南去就对了。”

百姓又问,那边是南。

周仲英没好气:“看日头,太阳东升西落。”

又有人问:“那么,如何区别南北。”

周仲英无奈,又回答:“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手是北,右手是南。”

他手下那个队正嘿嘿地笑起来:“掌牧果然是个有大学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