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怎么了?”布鲁尔跟了出来,见林恩没带夜视装备,他也将自己那套留在里面,手里拎着大概属于沃夫鲁姆或者布吕克的普通突击步枪。
“出来透透气!”林恩一边说着,一边转头看了看他。在这群手下之中,也许只有“半路出家”的布鲁尔想法跟自己较为接近,但……他值得完全信任么?
布鲁尔用左手在额头处搭了个“凉棚”,眯着眼睛左右张望一番,显然没有注意到林恩眼中流露出的顾虑。他感慨道:“好好一座城市变成了这样,战后得花多少人力物力进行重建啊!”
大工程往往意味着大利润,林恩却没有把心思放在这方面,因为他知道,战后的柏林将是东西方对峙的最前沿,间谍遍布、特工横行。想要在这里正经营生,难!想要在这里玩花,更难!
想要在未来的画卷上提笔抒写豪情壮志,眼前的困境是首先要克服摆脱的,林恩转头看了看,防空洞上方的坍塌建筑虽不如定向爆破那么彻底,但也基本回原到了材料状态,只能从稍大一些的碎块中依稀辨认它当初的样貌。
“我上去看看!”
这是一句告知,并没有要求对方跟随或者不跟随,林恩说完就背起步枪往废墟上方爬去,这有些类似于攀岩,就难度而言可能还要轻松一些。他没有爬到最顶峰,而是在离地半高的地方找了个稳定且有屏障的位置。这毛瑟狙击步枪的枪声和狙击镜上所缠的灰色布条还是林恩在奥拉宁堡时弄的,虽然简单粗陋,多少还是可以起一些掩蔽作用的。
听到后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也就知道布鲁尔还是跟了上来。林恩端起步枪,透过4倍狙击镜朝正前方看,很容易看到一早回到地面的那两栋坍塌楼房,它们的轮廓看起来又发生了些许变化,想必这两个多小时没少遭到苏军炮击。沿街设置的街垒还控制在德军手中,周围是几栋只剩下外框骨架的破败建筑。从林恩这个位置,能够望见两门炮管与地面齐平的反坦克炮。一门是二战图片资料中最常见的fk88,也就是原始的88毫米高射炮型号,其特征就是高大的炮架和比成年人还高的巨大炮盾。士兵们在它的周围垒砌了一圈沙袋掩体,因而从外面只能看到晃动的钢盔而不见炮手的身躯。另一门炮估计是75毫米或者88毫米口径的专用反坦克炮,除了炮管和支架格外修长,它的结构及轮廓特征与普通步兵炮非常相似,炮架连带炮盾的整个高度可能还不到一个成年人的胸口位置,隐蔽性自然要理想一些。
就在林恩观察的这短短一会儿时间里,镶嵌在街垒防线上的fk88与安放于废墟中一堵破墙后面的专用反坦克炮先后开火,炮声虽有一些不同,但听起来都非常响亮,而林恩也注意到它们周围滚落了不少炮弹壳,看样子已经多次轰击那些试图冲破街垒的苏军坦克战车,没准炮管上的白圈已经累积到了令人惊讶的数量吧!
布鲁尔爬到比林恩低一些的位置就停下来了,但这充其量也只是反映出他外在的阶级观念,至于内心的想法,林恩并不觉得他会像坦泽和特奇梅尔那样单纯。
“呼……真要命啊!到处都在战斗!”
听到这话,林恩扭头瞟了一眼,布鲁尔正侧着身子向后方张望。偌大的柏林此时除了为数不多的大厦和高射炮塔,其余建筑物都惨遭夷平,以至于看起来就像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末日迷宫,四面八方都有逐渐消散或正在形成的灰黑色烟柱。面对着惨淡的景象,林恩在心里对自己说:走出去才有生机,否则将与这无望的城市一道沉沦。
将视线转回到前方,从城东向市中心推进的苏军部队并不只有眼前一条路可走,循着激烈的枪炮声和频频闪动的火光望去,与街垒垂直的另一条街道上,看起来数以百计的苏军步兵正沿着废墟攻击前进。他们时而依托断墙残壁射击,时而在同伴的掩护下躬身疾行,几挺带有护盾和滚轮的德什卡重机枪正在稍远处的碎石堆后面叫的正欢。林恩看着咬牙切齿,却对直线距离超过两公里的目标没有任何办法,而且这还不是最痛苦的,当他眼睁睁看着橄榄绿色涂装的t-34如玩具般一辆接着一辆驶过更远处的拐角,更恨不得自己化身成为钢铁侠,以体型小巧却威力巨大的武器将它们一一摧毁。
幻想解决不了现实问题,须臾,林恩睁开左眼,双眼有心无力地呆望着前方,突然觉得在地面战斗如此胶着的情况下,柏林上空却安静得有些诡异。回过神来想了想,来到柏林也有三十几个小时了,除了偶尔有一两架侦察机远远飞过,居然没看到成群结队的苏军飞机,那些在东普鲁士战线上无情肆虐德军目标的苏联轰炸机难道都提前休假了?
不,当然不是。林恩眺望远处,高大的防空炮塔就像是方形大餐桌上的一根根蜡烛,单独一根光亮微弱,集体点燃就能够照亮一大片区域,而城区之中还有大量分散部署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这些防空武器对英美盟军高空飞行的重型轰炸机威胁有限,但要对付苏军防御力相对薄弱的中型和轻型轰炸机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再者,经受了盟军长年累月的轰炸,柏林守军简直是在废墟中构筑阵地、坚守防线,普通空袭很难取得类似野战的效果。
想到这些,林恩情绪稍稍有所舒缓,眼角余光却瞟见有东西在动,连忙低头去看:一支十余人的德军步兵小队正快速向街垒方向前行,他们除了一具反坦克火箭筒,其他的都是普通枪械武器,对付苏军步兵尚可,想要抵挡气势汹汹的t-34甚至k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