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刘备走后,刘政走马上任,成为新的安平相。当然了,这件事情是得到公孙瓒同意的,条件就是刘和不能掐断了公孙瓒从辽西、右北平途径雍奴至泉城的交通生命线,允许北方的战马等物资运往南皮。

本来当初四方会谈的时候就说好了,信都作为各方自由贸易的区域,安平境内不设常备军,结果被刘备搞得一团糟,现在由刘政前来打理,大家也就乐见其成。

刘和本来想把徐邈放到信都的,因为他忽然发现自己的“文宣队长”实在太有才了,想不重用都不行,但他觉得北方还有那么多的乌桓人等着徐邈去感召和转化,于是就将更加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徐邈。

刘备撤出安平,带着五千新兵跑到冀州进行长途“拉练”的鲜于银,立即率军返回北方,其实就是虚晃一枪。

第一七二章 迟来的任命

初平三年七月,从长安出发前往冀州和幽州宣布旨意的朝廷使者,终于抵达邺城。

此时,距离刘和从长安出逃,已经整整过去了一年。

这个使者名叫段训,与历史上那个篡改朝廷旨意,协助公孙瓒处死刘虞的家伙同名,是董卓派来的。

年初的时候,刘虞向朝廷上书,请求加封太师董卓为大将军,加封冀州牧韩馥为安北将军,表韩馥麾下将领张郃为建忠将军;表奋武将军公孙瓒为青州牧,加封平东将军;表渤海太守袁绍为并州牧,加封安西将军;加封侍中刘和为护乌桓校尉,加封广阳阎柔为护乌桓司马。

这封长长的奏章由丁况亲自携带,秘密潜往长安之后,托人呈于司徒王允的手中。

王允对刘虞父子素无恶感,否则当初也不会暗中委派大剑师王越护送刘和出武关,回幽州。他对刘虞在幽州的艰难处境非常理解,也很赞赏刘虞这种顾全大局,镇守边塞的做法,所以费了不少心思,劝说董卓同意刘虞这封上书。

此时的皇帝刘协,还是个娃娃,根本没有任何权力,不过是董卓手中玩弄朝臣的一件有利工具,刘虞写给朝廷的上书,说白了就是写给董卓看的。

董卓看了刘虞的上书之后,比较满意,觉得刘虞如此上道,远在幽州还想着让朝廷加封他为大将军,于是便要同意这个方案,除了将袁绍担任并州牧和安西将军的任命去掉之外,其他的任命便按照刘虞的意思来办,同时加封刘虞为骠骑大将军,总理河北一切事务。

董卓的女婿李儒却在这个时候提出质疑,建议董卓将其中几个关键人物的任命做出调整。

李儒的质疑是不能让刘虞在北方的权力过大,既然加封他为骠骑大将军,那就应该收回幽州牧的任命,只让刘虞头上顶着太傅和骠骑大将军两顶虚职帽子,不要分给他实际的地盘。同时,李儒对于偷偷跑回幽州的刘和也非常警惕,建议董卓不要给刘和在北方委任实职。

董胖子对于女婿李儒的意见通常都很重视,而李儒说的这些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就动手将刘虞报上来的任命建议改了一个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