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不过三五人。
下朝后,皇帝留下几位重臣,将那几人召来。
几人来自全国各地,有余杭、有漠北,天南地北。
五人穿着守城兵的衣襟,见驾后都不敢抬首。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后,棱角都渐渐磨平,他们不再像刚入城时没有规矩。
明姝手中捧着记录他们过往的文书,随意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们觉得对吗?”
秦棠溪蓦地抬眸,这是她问信国公的话……
信国公从边境回来之际,她不过十余岁,看过许多史书,对于军事懵懂而好奇,趁着无人之际便问出了这句话。
信国公出身大家,自小就受到世家的影响,刚骨铁血,可渐渐行事又与世家子弟不同。
他忠君,他爱国,可诸多言语中透着皇权的无奈。
那日问过后,信国公沉默许久,只道:“对又不对。”
她细细去问,信国公深深看着她,却不肯言语,好似不愿回答。
殿内陷入一片寂寞中,不仅五人沉默下来,就连朝臣都是面面相觑。
这句话定然是不对的,可皇帝这么一问,就让人觉得回答不对肯定是错的。
是以,所有人都沉默了。
皇帝心思与明帝大不相同,跟着明帝办事的对她的心思捉摸不透,他们渐渐知晓这位皇帝与寻常女子不同。她勤奋,但不与长公主争权,她是皇帝,却不以此来霸道行事,内敛而知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