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该是自己敌人的武英王,居然帮着自己说话,陵社的人一个个心中感激。相比于自己的老师张溥,这位传言中凶狠的武英王这些天来的所作所为,反而显得更有人情。
倒是马屁拍到了马脚上的侯方域、钱谦益领导的复社,见武英王严词训斥,心中大是惶惑,武英王这究竟是怎么了,反倒骂起“自己人”来了?
“来人,给我把带头闹事的侯方域、钱谦益抓起来!”
随着武英王的厉声怒喝,也不待二人反应过来,已被武英王身边将士反绑,在声声哀泣和求饶声中渐渐远去,等他二人离开,朱斌的口气一下缓和了不少:
“至于其他复社成员,不知者不罪。还有你们陵社的,大家都是读书人,不必弄得如此剑拔弩张,搞得好像仇人一样。这样吧,你们既然都到紫禁城了,不进去看看实在遗憾。尤其是你们陵社的,在这坐了这么久了,也该好好休息下了。哎,你们这些人啊,孩子啊……”
他说话的语气平稳沉静,并不像是朝廷的第一权臣在对布衣百姓说话,倒更像是一个慈祥的兄长在怨恨自己不争气的弟弟一般。归庄他们听了,心头一阵激动,眼泪几乎便要流了下来。他们闯出了这么大的祸,可武英王不但一点也不怪他们,反而还要带着他们参观宫城。
这一些读书人,除非考中的功名,再通过层层考试,否则这一生中哪有进紫禁城的机会?可这庞大的几千人里,像这样的幸运儿又有几个?现在眼看着武英王就要帮他们实现心中的梦想,那些什么样的不快和委屈都被抛到了脑后……
总算归庄还算头脑清楚:“王爷,这紫禁城乃是皇上起居的地方,是众大人们商议朝廷的地方,乃是我大明最神圣之地,岂是我们这些草民能够进去的?万一,万一我们中有人心怀不轨,我等万死也不能辞其罪了。”
“皇上没有得罪你们,我朱由斌也和你们没有深仇大恨,只不过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我想你们还不至于要了我的命吧,都是我大明的好子民,我就不相信这世上真有那么多化解不开的仇恨。”朱斌不以为意的说道,接着便很自然地拉起了归庄的手向里走去……
几千个读书人同时进紫禁城,那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穿梭着的太监宫女,和那些守卫皇宫的士兵一个个都向这些人投来了好奇的眼神。那朱斌却甚是热情好客,亲自当起了导游,向读书人们说起了这是大臣每天朝会要经过的地方,那是皇上专门走的道路,何地为什么会取了这个名字,当中有什么典故都说得清清楚楚。那些儒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一个区区的小民,竟然有幸进入紫禁城,还能和当今的大明武英王并肩而行,什么请愿,什么科举都被忘得干净。
“这紫禁城大得很,便是逛上一天也逛不完。”朱斌笑道:“你们这些日子来整日里都是馒头加上凉水,可也辛苦了,今天我便招待你们好好吃一顿。不过,这钱也不能乱花,我就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热汤面而已……”
他就带着这些儒生们各自找地方席地坐下,大明的紫禁城里坐了一地的人,倒也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奇观。等到一碗一碗的热汤面送上,归庄愣愣地看着碗里热气腾腾的面条,眼泪再也止不住地落了下来。他抽泣着把碗放了下来:“王爷,是我们对不起你。”
“看,说的是哪里的话。”武英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其实你们也没有错,十年寒窗为的就是考上个功名。只不过你们错就错在不该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大明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不变不足以强盛。你们读的书都比我多,懂的道理也比我多。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哪一个最终不是使国家强盛?我比不了这些人,可一心想着的也是咱们的朝廷,绝对没有什么私心。好好地想一想,光是死读书有什么用处,能帮得上朝廷什么忙?现在向不通不要紧,慢慢想,总有一天你们会向通的!”
“王爷,我已经向通了。”归庄擦了擦泪水,决然说道:“我们不该来请愿,不该破坏朝廷的变法大计。王爷如此待我们,我们再这么胡闹下去,那哪里还有半点人性?等离开了这里,我不管别人怎样,反正我归庄第一个就回家务农去。”
“你这是意气话,还是没有想通。”朱斌笑着对他道:“考试一定要考,不光科举照开,而且从现在开始不是三年一科,而是一年一科,这就是说,你们每年都有机会报效朝廷!”
归庄有些迷茫地道:“可我听说朝廷不光要改变科举制度,而且还在准备着废除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