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臣心中已经将洞庭商人作为自己合作候选之一,不过,他也不能听陆揖的一面之辞。还要细细调查一下洞庭商人的底细。
周梦臣并不知道洞庭商人后续发展,在明代洞庭商人并不算太发达,真正让洞庭商人大放异彩的时候,乃是清末了。不过,那时候的洞庭商人转化为买办资本,在国家经济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洞庭席家,更是响当当的大名。与汇丰银行关系密切。
如果周梦臣知道这些,不知道他还能不能保持对洞庭席家的好感了。
周梦臣说道:“陆先生斑斑大才,可否原因入我幕中?”
此刻周梦臣已经确定了,陆揖是想要的人才。甚至很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才。毕竟徐渭虽然才华惊人,但是经济事务上,却有一些插不上手。而周梦臣固然能将经济事务做好,但是周梦臣的事情太多,也是需要有人来分担的。
虽然周梦臣有些担心陆揖的身体,不知道陆揖能不能承担繁重的工作。但是在大明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但是真正有经济头脑的人才却太少,这种人不会在朝廷之中,朝廷之中大多都是僵硬的理财观念。说来说去,都是开源节流,方钝虽然做得不错,却也不能逃出这个范畴之中。
而民间一些大商人,或许对经济活动有自己的感悟,奈何,限制于他们的身份,或者说他们没有能力将自己看到的东西,总结归纳出规律来。
而陆揖却不一样,因为体弱多病的原因,不能入仕,常年主持陆家的事务,也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再加上他的学识,已经提炼出一些不同于当世的思想。周梦臣很想为他加砖添瓦,看看他能留下什么著作。
所以,忽略了陆揖的身体问题。反正需要陆揖处理的都是脑力活,行动不便的话,就多陪几个助手就行了。
陆揖在周梦臣面前如此卖弄,不就是为了周梦臣这一句话。
陆揖与周梦臣一番谈论,不仅仅是周梦臣在试探陆揖,陆揖也在试探周梦臣。毕竟陆揖了解的周梦臣,都是之前的道听途说。到底如何,还要看了才知道。而今一番谈论之下,有了一种遭遇知己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