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甜笑了笑,也不再问了,专心做起生煎来。
生煎起源于江南,最早是配合茶水一起吃的,后来,人们在不吃茶水的时候,也想吃包子,便有了单独的生煎包。
生煎包的馅儿非常重要,肥瘦参半的猪肉最为适宜,做出来的包子不会太腻,也不会太祡。
舒甜将肉放在砧板上,拿起菜刀,熟练地将肉切成片,继而剁成肉末。
馅儿肉的腌制很讲究,除了酱油、盐以外,还需要放入五香粉、葱花、生姜碎等。
生姜暖胃,但有些孩子不爱吃生姜,于是舒甜便把生姜切得很碎,这样一来,包子熟了之后,姜的存在感就不明显了。
最后,加入两勺黄酒去涩。
绵软的肉末被加入了不同的调料,舒甜起锅,烧了一勺热油,向肉馅泼去——“滋啦”一声,肉末被烫得微颤,这一步,是为了留住肉中的水分。
然后舒甜拿起筷子,将肉末和调料拌匀,再分多次,加入一点淀粉水。
这淀粉水来得十分不易。
需要将土豆或山药的块根晒干之后磨成粉,多次过滤之后,才能得到少许淀粉。
淀粉水能让肉酱和调料融合得更加均匀、绵密。
肉馅在调料的刺激下,散发出一阵香味,长君轻轻闻了闻,满脸期待:“我都饿了。”
舒甜笑了笑:“还早呢!”
说罢,她将提前发好的面拿了出来,进行第二次揉搓。
主要是目的是为了排出里面的空气。
舒甜将白嫩的面团揉成条,又轻轻拉了拉,面团听话地长了一倍。
舒甜拿出一把干净的刀,将长条切成一个个小剂子,每一个小剂子,都将被擀成包子皮,然后把馅料包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