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许不用抵抗,也不用投降柳天成,大家逃往高昌回鹘那里不可以么?
大家好歹都是同族,高昌王应该会接纳我们的吧。
;呵呵,投靠高昌回鹘,首先要曹冕答应才可以,我们与高昌回鹘分别在西唐南北两个方向,你觉得跟我们厮杀数十年的西唐,会允许我们逃亡么?
或许曹冕巴不得我们在这里拖住靖难军的脚步。
;别吵了,孤决定,依托城防工事抵御靖难军,不过使者还是要派遣的,只要靖难军的柳天成不执意进攻于阗城,我们可以向靖难军臣服纳贡,做柳天成的藩臣,就好像我们的老祖宗当年侍奉李唐天下一般。
于阗王这一次终于下场发话,于阗王国终归是君主制国家,国王发话后,无论是主和派还是主战派都不再争论,同声应和起来。
于阗国一直在备战当中,朝堂上决定抵抗靖难军,倒是没有影响到民间的氛围。
下面的回鹘人色目人一直都以为于阗国打算跟靖难军死拼到底。
这对于回鹘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回鹘人已经跟汉人厮杀了数十年,真要是突然和平了,大家反倒会感到奇怪。
这一次于阗王国虽然败得比较惨,但家乡至少还没有沦陷,所有的回鹘青壮,也就是于阗国的国族都放下了锄头,安置家小后,齐聚于阗城,准备在这里抵御靖难军的入侵。
于阗城可不是只有一座城池,在外围还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卫城和军寨,这些地方都需要人去驻守。
那些只经过简单训练的于阗民壮出城野战肯定不行,但守城还是可以的,而且这些于阗国族民壮都知道他们跟汉人是不死不休的仇人,知道自己一旦被打败,下场会十分凄惨,所以士气都比较高昂。
或者说,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可言。
在悲壮的氛围下,这些于阗国族的作战尽头非常昂扬。
其实,于阗国族已经有了后世民族的雏形,如今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还有自家大王带头抵抗外敌入侵,大家的士气自然不会低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