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1516 字 2022-10-06

有了这个开门红,众人的情绪明显放松了下来,脸上的喜色藏都藏不住,纷纷前来向虞衡道喜,“嘉秀侯果然是我大宣的福星啊!得了这红薯,不知能造福多少百姓!”

官田这边情况还好,大伙儿都是读过书当了官的体面人,就算亲眼目睹了这震撼人心的一幕,还能勉强稳住自己激荡的情绪,和虞衡谈笑风生。

百姓们那边就不一样了。

先前说过,户部的红薯,除了给了官府试验田种,还分给一些幸运百姓,

这帮幸运儿自打得了红薯开始,家里就没闲下来过。先是有好奇想看看红薯长啥样的人特地登门来看个热闹,后来把红薯种了下去后,红薯地旁边更热闹了。周围百姓的眼睛都盯着这红薯地呢,要不是官府严令禁止不许私下偷挖别人的红薯,违者重罚还得三年不能分到红薯种,这些幸运儿家里的红薯地怕是没几天就得被人给挖空。

就这,也没减少周围百姓的热情。

红薯种下后就瞧不出里头的长势了,只能看见外头的红薯藤。但百姓们就觉得这红薯藤格外好看,一天跑来看三遍,比主人家还上心。

这会儿终于到了可以挖红薯的时候了,周围百姓能错过这个热闹?

说起来这片红薯地也算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对此可有感情了。为此,还有不少人自告奋勇跳出来免费帮忙挖红薯,也不是为了工钱这些俗物,主要还是想要体会一把挖出两千斤粮食的快乐。

他们庄户人家,最大的快乐不就是这个吗?

为这挖红薯的事儿,好些人家还差点打起来,就想抢个给人白做工的名额。

也是迷醉。

当然,红薯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看着一个又一个硕大的红薯被人从泥里挖出来,众人的呼吸都不由粗重了不少。听说的红薯产量哪有亲眼看一看给人来的冲击大?

当场就有上了年纪的农户泪洒当场,那是感动的,“我种了大半辈子地了,就没见过一亩地能种出这么多的粮食!这是神迹啊,神迹!”

也有人悄悄抹泪,“要是早几年饥荒的时候有这个红薯多好啊!我那个小闺女,愣是没撑过去。要是生到现在,家里不但不会饿着她,还能有余钱给她买漂亮的头绳戴!”

后世有人调侃说花国人似乎自带种地天赋,又特别会吃,见到什么东西都会琢磨一下能不能吃。有种说法便是说这是花国人刻在骨子里的饥饿基因,据说从周朝至民国,有过记载的饥荒次数共有5285次。这是什么概念呢?周朝到民国也不过是3000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平均下来几乎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会有一次饥荒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