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经典影片赏析,是戚乔大一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第一周的讨论主题,是大师格里菲斯的代表作《党同伐异》。
主讲老师是系里一位声望极高、退休又被返聘的老教授。
老教授穿着件熨烫妥帖的白衬衣,戴一副精致的玛瑙眼镜,带着学生一帧一帧地拉片分析。
场面调度、视听语言、机位、剪辑、声音……
两小时的课程结束,戚乔记了满满三页的笔记。
她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乐在其中,总能在听课的同时,将语言转换为详实的笔记,且笔迹整齐漂亮,框架分明,条理清晰。
于惜乐却与她相反。
她也会记很多东西,却杂乱无章,只留下简短的字词。
恐怕除了她自己,没人能看懂。
效率的确高出许多,但难免在日后重翻时,连本人都忘记当时记下的词什么意思。
多亏于惜乐,在课间大嗓门地将戚乔的笔记宣传了出去,五分钟内就被传阅了一遍。
戚乔并不介意。
她正趁休息时间,思考怎么去找兼职。
灵光一现,等期末之时,或许可以将自己的脑力劳动折现。
等明年,还能再卖给下一届有需求的学弟学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