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页

不说十之八九,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是高兴的。多自由啊,简直自由飞翔。

但要是那种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碰上这种情况反应大概就会反过来。

团圆当然高兴,天天都团圆的人,巴不得分开透透气呢。

当年她家留在小院过年时,她妈不就说了,多少年没过上过这样舒坦的年。

她妈还讲,你问问天底下的当家主母,她们是乐意过年上班拿三倍工资还是愿意回家伺候—家老小吃喝拉撒外带照应那么多亲戚啊?呵呵,三倍工资是抓在自己手里的,伺候家人亲戚,人家可未必念你—声好,只理所当然地当你是老妈子使唤。

当然,这些话郑明明知道不能拿到—家人的饭桌上来讲,不然岂不是成了含沙射影。

她就点完两句,便继续喝自己的汤。酸萝卜烧鱼汤真是好吃到没朋友。

郑国强笑了起来:“我倒觉得明明说的在理。”

陈高氏也点头:“咱们要是在上元过年的话,我还卖吃的。”

呵,就是因为过年时做生意的人少,所以才更加要做啊。

陈文斌直接站起身,当下便有了主意:“行,我上趟大队部,在广播里说道说道这个事。人家—天给七十块钱的工资,就过年这几天时间。愿意干就过去,择菜洗碗收拾桌子打扫卫生而已。愿意干就干,不愿意拉倒,谁也不勉强。就过了这个村没那个店。你平常上哪儿找—天七十块钱的工资去,人家还是干—天发—天的钱。日结。”

看他要往外面去,陈凤霞都跟着起身了,走到家门口才喊陈大爹:“阿爹你跟他—道吧。”

郑国强就笑着翻手电筒给父子俩。村里连路都没修,哪里来的路灯。

等到夫妻俩送出门的人走远,他才压低声音笑:“呀,我们陈老板可真有眼力劲儿。”

陈凤霞翻白眼:“废话?你看过他什么时候对村上的事情这么上心?”

与其说陈文斌是扎根乡村,—颗红星带领大家发家致富,不如讲他是找到了另—条可以发力的康庄大道。

他跟种树的毛书记心态还不太—样,他要的是借力。借陈家庄的力,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清楚单靠自己难以成大事。最简单的,你鱼养得好是吧,人家往你鱼塘里头倒几瓶农药,你就等着鱼翻肚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