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页

山上长不了水稻,只能种山芋和洋芋,可是大家都喜欢大米。山上有河的,是不是也可以长水稻呢?

郑国强和陈凤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恍然大悟:对啊,完全可以在涌泉县也长水稻。

他们那里的光照条件那么好。

第376章 最好的爸爸

涌泉县青山绿水没有田。山地贫瘠,留不住水,种植玉米、土豆还行,想种植水稻那没戏。江海都是典型的平原地区了,不照样碰上小丘陵就只能旱地作物。

不过有水就行,即便山泉水清澈,肥力不足,但有水就有鱼啊。但凡养鱼,水体就没有缺营养的。不说投放的饲料,光鱼虾的排泄物就是天然的有机肥。鱼肉可是优质蛋白。这样一来,还愁餐桌上营养不充分吗?

郑国强询问妻子:“涌泉县养鱼吗?有没有大一点的鱼塘?”

这陈凤霞还真不知道,因为她的关注点不在上面。但她在乡里时吃过鱼,是用当地人腌制的酸菜和辣椒一块儿烧的,很下饭。

花郎满怀期望地举起手来:“鱼窝子,我家有鱼窝子。”

所谓的鱼窝子就是小坑塘,是当地人在山边、路边、河边、屋边根据不同地形挖出来的水坑。之所以称之为坑,是因为他们面积基本上就是五六个平方米,水也不深,两三尺而已,完全就是个大鱼缸。

听花郎描述完了,陈凤霞就觉得这更加像是出去打鱼打多了,一时间吃不完怕坏掉,索性放在大水缸里先养着。

不过山里的鱼窝子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里面流淌的都是活水。他们在水坑的周边用石块、木头桩子围起一尺多高的塘埂,水坑内对角安装了进出水的扣子还有拦鱼的障碍,所以水里溶氧含量高,养出来的鱼也分外鲜美。

“一个鱼窝子里可以放四十尾鱼呢,都能长到一斤重。”花郎语气自豪,“我阿嬷说以前我们山里没有鱼吃,是主席好,送鱼苗上山,所以我们才吃上鱼的。我们公社没有池塘也没有水库,就靠着鱼窝子,一年能出两三万斤鱼呢!我阿爷说那时候他去学堂学坑塘养鱼真正好,不用粮食只吃草,山山坞坞鱼儿跳,社员人人心欢笑。老板,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北京啊?我要拍照片,给我阿爷阿嬷看。”

最后一句话跳跃幅度实在太大,搞得陈凤霞都反应不过来。

花郎却难掩激动:“我要去□□看主席的画像,今年还会有阅兵仪式吗?”

宿舍有电视。去年阿姐在电视上看到了,好热闹好壮观。今年他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