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上辈子,大女儿就是这样跟家里头离的心。

郑国强感觉这人越说越没边。好不赖赖的,又提什么女儿回家上初中的事,他又没讲过。

“好了,你别光嘴上狠。我问你,盖房子要不要宅基地?你当是谁?你开口要在人家村里头盖房子,人家就给你盖?还没打地基,房子就被扒了!”农村一个田亩一个宅基地,是日常争端的根源。

别说他们一个外来户了,本村人都能为半分田地几尺宅基地打出人命案来。

现在,陈凤霞一开口,就是要在村里盖一栋楼,口气真不小,怕是在盖空中楼阁,架在云端上呢。

陈凤霞被丈夫泼了桶冷水,却斗志不减:“你别看不起人。你不试试,你怎么知道这事儿能不能成?”

郑国强没好气地将雨伞往妻子的方向侧了侧:“我会用脑袋思考,晓得推断。”

陈凤霞歪过脑袋看身旁的男人,挑高了眉毛:“好,那今天咱们打个赌。要是这件事我办成了,以后家里头的事我拿主意。”

郑国强乐了:“讲的好像现在不是你说了算一样。”

两口子你来我往的,风雨中的几里路倒不算路了,居然感觉没费多少功夫,村庄就近在咫尺。

可不是近在眼前嘛,新开的楼盘就跟村庄隔着条大马路。不过这里要比一般的村庄热闹,旁边立着小商品市场,虽然是下雨天,也不显得冷清。

上元县虽然是个县城,但商业发展相对早。全国最早一批搞小化工企业的地区就有个上元。

尽管后面这些化工厂、化肥厂什么的都不行了,但工业基础打下来以后,再想发展工商业也就顺理成章。

从这个层面上讲,开发商选中上元搞房地产也不能说没做过市场调研。只可惜这种事情主要还得看国家政策。国家一压缩,靠银行贷款支撑的房地产自然也不行了。

广州上海这种大城市都吃不消,何况是小小的上元呢。

陈凤霞不管外头风风雨雨,她就靠上辈子的回忆。

眼前这个前进村大概2000年划区之后就开始跟政府谈判拆迁,陆陆续续谈了好几年,谈走了两届区政府领导班子,最后村里最差的人家也分到了三间门面四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