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宁洛浅见,百家争鸣时道家才是纯粹的道统。
而东汉时期道教草创,到魏晋唐宋道教鼎盛
究其根由,还是统治阶级想要借道家思想的名义稳固秩序,如此才衍生出了道教的天庭神仙。
但那早已背离道家的初衷,更多则是巩固君权的工具罢了。
所以在明清走向衰落,也是必然的事情。
而阴符阳火这一概念,提及最多的地方,便是明清的道教门徒。
他们以子时至己时为阳时,以午时至亥时为阴时。
认为前者当进阳火,后者当退阴符。
确实没什么毛病。
因为日夜也算是阴阳的一种,所以这里的阴时阳时并无谬误。
只是,与道门源流产生了分歧。
道家的阴阳之说,比起日夜轮替,更应与天干地支契合。
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之中,阴阳区分理当是每个时辰交替一次。
子,阳,水。
丑,阴,土。
寅,阳,木。
卯,阴,木。
辰,阳,土。
己,阴,火。
午,阳,火。
未,阴,土。
申,阳,金。
酉,阴,金。
戌,阳,土。
亥,阴,水。
对应的月建则是与时辰相彷,从子到亥,是从十一月到十月。
这才是道家哲学的阴阳源流。
而不是明清道教道士梦寐以求的修真伪道。
哪怕从易经术数的角度来看。
奇数为阳,象征天。
偶数为阴,象征地。
这也与道家十二地支的阴阳学说相匹配。
宁洛摩挲着下巴,心道:“如果这么分配阴阳的话,就比万法界的培药药方合理多了。确实,依照天行纲常修行的确有可取之处,但是把小周天规限为一天,实在太过苛刻。”
“照万法界的规则,如若不坐关静修,修行便很难有成果。”
“因为只要荒废了两三个时辰,那么一天的修行恐怕都会功亏一篑。”
“这样未免太荒唐了些。”
“但是”
“如果把小周天,规限为两个时辰呢”
“一个时辰采气,一个时辰炼气。”
“这样不是更合理许多吗?”
“而且,遵循的天纲也更加契合大道源流,”
宁洛还不知道,如果说他之前的药方是对万法界培药之法的补足与修正。
那他现在的药方,就分明是离经叛道的邪法!
前提是,如果它被天道排斥的情况下。
如若这一药方能够顺天而行,那么或许整个万法界的修行体系,都将因而剧变!
但这样,还不够。
攒簇五行,和合四象,怎能就如此肤浅?
宁洛不知道什么过犹不及,他只知道,一旦要做学问,就必须穷极源理!
“还是不对!”
“十二地支中,金水火木都是两支,唯独土行却有四支。”
“这样五行岂不是不匹配了?”
“不对”
“四土,四土,四土”
“对了!”
“辰未戌丑这四大地支,同时意味着四季。”
“所以,道学将之称为「四隅之土」。”
“这!”
“这好像,不会吧”
宁洛缓缓抬起右手,揉捏着自己的额头,童孔勐然放大,似是发觉了某种让他万般震撼的隐秘!
太巧了!
他先前为了让修途符合阴符阳火的天纲,去尝试以道学理念生搬硬套。
但是跳出道教修真的虚妄规限之后。
他现在,忽然发觉
原来,培药的火候,早已铭刻在天地大道之中!
当他回想起十二地支中四隅之土的概念,却发现,他已经没必要继续推演下去了。
“那么,以清晨为始源。”
“根据阴时阳时,天干地支,五行对应,便是”
“辰时,采春生之土灵,紫气东来,御天地纯阳。”
“己时,炼火灵,炼心腑绛宫。”
“午时,采火灵,以绛宫精血滋润心脏。”
“未时,炼夏燥之土灵,以纯阳气血炼肉身脾脏。”
“申时,采金灵,以气血与金灵润肺脏。”
“酉时,炼金灵,炼肺腑华盖。”
“戌时,采秋枯之土灵,暮气昏黄,纳天地纯阴。”
“亥时,炼水灵,炼精化气,炼肾腑玄牝(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