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她们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御前的小太监吴承一口一个娴妃娘娘安的走进来,他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万岁爷想着娘娘暂时不能吃西瓜,就命奴才把荔枝和龙眼送过来。”
酸枝木的食盒里上下两层装了两个白瓷盘,荔枝和龙眼的摆盘都很精美,当然这就代表数量不多,一眼望去估摸有二十粒吧。
前朝有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足以证明荔枝有多珍惜,每年荔枝成熟的季节,沿途拿冰镇着,得累坏好几匹骏马才能送到京城,再除去有损坏的,能送到乾隆手里的也就一小点。
乾隆再给太后之流分一分,轮到安絮这里也就是那么一小盘,十几粒都算多的,前两天她一下子就给吃光了,实在是来清朝这么久没吃过荔枝,一时馋了。
没想到乾隆还记得从自己的份利里分些荔枝给她,安絮十分惊喜的让宫女接过食盒,然后拿了银子打赏吴承,“麻烦公公帮我多谢万岁爷。”
吴承喝过一盏茶才离开,离开之前刚好听见娴妃正吩咐宫女将荔枝和龙眼洗干净呈上来。
他回到九洲清晏殿一五一十的向乾隆帝禀告娴妃娘娘的态度,伺候万岁爷的人都知道,给娴妃娘娘送东西还不算结束,还得把娘娘收到东西的态度形容给万岁爷听。
乾隆听到娴妃准备开吃的时候,面上带了些笑意,他最喜欢娴妃这股利落劲,说喜欢就是真的喜欢,不像有些人嘴上说喜欢,其实就是拿来讨好他的。
“行了,你退下吧。”他看吴承说完,拜拜手就叫他下去了。
吴承姓吴,吴书来也姓吴,这可不是巧合,或者说不全都是巧合。
“你小子倒是有几分运道。”吴书来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跟在乾隆身边,他的屋子跟贵人们相比都不差什么。
吴承有一张天生的笑脸,这也是吴书来收他当徒弟的原因之一,“还是师傅您慧眼。”他这话说的是真心诚意,若不是吴书来提点,他才不会抢着给娴妃送东西,当然也不能叫万岁爷看在眼里。
吴书来笑纳吴承的奉承,手里拿着一个烟斗享受的抽起来。
画面转回安絮这来,玉晴将洗好的荔枝、龙眼和切的四四方方的香梨块放在小几上,数量不多,毕竟她还在来月事。
安絮专心致志的绣五毒袋,偶尔累了就抬起头转两圈,再吃些水果。
随着烛油缓缓滴落,在烛台上留下圆圆的一点印记,窗外急风骤雨渐歇,恰好李德在这时将晚膳提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