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页

见夏无语。

“我想问你一件事。”

温淼语气忽然变了:“那你得赶紧!”

“又怎么了?”

“起风了,我再看看,可能要来浪了。”

“一会儿再浪!”陈见夏喊完连忙降低音量,淮海路人潮熙攘,好几个人回头看她。

“那我赶紧问,你s2服务期内去纽约读aster是怎么申请下来的?两年多吧?罚你违约金了吗?”

“这位姐你到底要问几遍啊,当年我就跟你讲过,每次打电话都问这事儿,你是坡村教育部卧底吧?就想罚我这条漏网之鱼对吧?我不会上钩的!”

“再跟我说最后一遍,”陈见夏叹气,“我这次可能真用得上,一定记住。”

温淼本来正跟朋友嘻嘻哈哈,听到这里,说,你等会儿。

过了一会儿,电话另一端安静了许多。

温淼语气正经了许多:“出什么事儿了?你……我算算,你不就差一年了吗?”

“你先回答我的问题。”

“好,”温淼清清嗓子,“我正式回答你,你这次记清楚了——没人管。”

轮到见夏傻眼了:“没人管?”

“对啊,当时选拔的时候说得吓人,毕业之后不工作满六年这不行那不许的,其实根本没人管,他们就当是你自己放弃了。移民局巴不得少几个人排队呢。你以为咱们这些留学生有多珍稀啊,现在来读研工作的那么多人,s计划都多少年前的事儿了,以前可能还想着做吸引移民的长期计划,现在不缺人,教育部懒得从你兜里把奖学金往回要了。”

“你当年,好像,不是这么跟我说的。”

温淼笑了。

“唉,这不是这几年慢慢懂了一点国际形势嘛,而且万一他们翻脸不认人呢,我也不能到处跟人宣传说不用把服务期当回事,该跑路就跑路,回来还能续——这样不好吧?”

陈见夏知道他此前防着她,但一点埋怨的情绪都没有。他现在肯和她讲实话,已经远远超出他们实际的交情了。

虽然见夏与他时隔一年通话依然熟络又随便,不需寒暄,但那是温淼自带的本事,不是她的。

温淼是南洋理工的,因为高二就参加了s2项目,所以比陈见夏早一年上大学,严格意义上算她学长。n(新加坡国立大学)和ntu(南洋理工)两校留学生经常举办以学生公寓为参赛单元的乒乓球友谊赛,温淼是见夏大学入学那年的男单冠军。

据振华其他在国立大学读书的人说,刚去新加坡读预科时候,温淼有两句知名口头禅,第一句是,你是振华的?第二句是,你认识余周周吗?

后来乒乓球赛认识了陈见夏,果然问了这两句。

再后来,听说他交过很多女朋友,这个人天生招人喜欢,倒也不出见夏意料。或许是被女朋友揍多了,也或许是年少时光淡褪,再也没听他问起过余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