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清穿(八十七)

如今范婉一行人对康熙来说,已经仿佛梗在喉咙里的一根刺,恨不得拔而后快。

然而范婉的军队人虽然少,可各个都是精兵良将,无论是战斗训练,还是思想觉悟,还是军容军纪,都已经无限朝着后世那一支人民的队伍靠近。

且这些兵经常往返三城拉练,每到一处,都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也叫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更强。

尤其在宋薇拿出一份特种兵训练手册后,达楞更是亲自训练出了一队少有的精锐之师。

这群人不仅拿着最先进的武器,甚至那用来掩饰普通将士的迫击炮,他们也有一个小队专程训练过,可以说,如今大清军队,除却红衣大炮对他们还有些震慑外,其他的甚至连针锋相对的资格都没有。

大清铁骑在热武器一年多的狂轰滥炸之下,终究还是低下了高昂的头。

倒不是他放弃了盛京,而是因为,康熙终于迎来了大清的一生之敌,在蒙古以西,大约十年前才统一建国的准噶尔汗国的大汗噶尔丹突然率兵翻越杭爱山,突袭了喀尔喀部,喀尔喀三汗之一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率军迎战,然而噶尔丹来势汹汹,察珲多尔济的军队被打崩。

不得已送信至京师,请求内附大清,彻底将土谢图汗部归纳于大清版图。

康熙对蒙古早有收复之心,如今察珲多尔济这一封信,刚好送到了他的心坎里,当即派人迎接土谢图部众人,最终将他们安置到了苏尼特左旗。

而苏尼特左旗,恰好就位于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属于既危险又安全的地区。

而锡林郭勒盟则毗邻阿勒楚喀,也就是距离宁古塔不远的一座城池。

范婉得知康熙插手蒙古战争后,当即笑了。

她亲自手书一封,派人送往京城,语气相当直白,大意便是:“你放心,我不会帮着准噶尔汗国来打你,但是我有个要求,那就是你要将吉林和长春送给我,到时候我不仅不会帮着准噶尔,我甚至还可能提供一些新式装备,帮你打他。”

随信奉上的是一张照片。

照片中,一个高大的男人身上扛着炮筒,前方不远处是一座被炸平的小山。

范婉可不管康熙是个什么反应,她此举的用意就是为了威慑。

这封信的潜意思很是直白,要么,你答应我的要求,把吉林和长春给我,我就中立谁都不帮,甚至还能给你提供一点好东西,要么,武器的威力你也看见了,好产品不愁买家,你不要,噶尔丹肯定要。

再者就是告诉康熙,瞧见没有,这炮是咱们的武器,灵活,轻巧,威力还大,比你那笨重的红衣大炮牛逼多了!

这照片谁看了都闹心。

更别说一国之君康熙了。

蒙古部向来很有反骨,由于当初大清入关蒙古是出了力的,所以朝廷对蒙古各部向来都很宽容,甚至允许其自治,更别说每一任皇帝,都少不了拿格格到蒙古部和亲。

所以,如今土谢图汗的归附,对于大清来说可谓极其重要。

可若是为了土谢图汗就要损失掉吉林和长春两座城池,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而且……大炮虽好,却不如铁骑灵活,之前与盛京叛军一年多的对峙,不过是因为未曾大军压境罢了。

而且康熙也看出来了,这伙子叛军暂时还没有扩张的意图。

雅克萨,宁古塔,盛京三地连成一线,几乎将整个东北部斩首拿下,恐怕整个盛京,到如今叛军还未曾完全消化,想要扩张也是艰难。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