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页

有人早摸清了,指路说:“原先那个什么同知大人的府邸宅子,就在城东那块,盖的特别大和气派,官学也盖在城东那宅子不远的坡上,看来顾大人当日是早想好了,老爷们以后去教书,走个一二刻就到了……”

“不是还有个吗?说是啥学校,在宅子另一头,离着城里近了许多。”

“这便不知道了,顾大人的心思我们哪里猜的准,反正两个都是官家盖的,又来了这么多的老爷们,应当是多招学生吗?那岂不是没送银子的也有份了?”这人越说越觉得有些希望。

若是真的,那捐了银的花了大价钱的那岂不是赔了本了?

有些看好戏的看上头坐着的几位。

谁知道大商贾们非但没气,也没露出不快,还笑盈盈乐呵呵的说:“也不知道何时能送孩子上官学?”

“可不是嘛,老爷们都到了,官学也该开门了吧?”

一口一个官学,本来是想捡漏的这会察觉到不一样了,是了,若是一样的,为何都不叫官学,而是一个官学,一个学校。

过了两天后,安顿下来的十位文人们也想知道。

为何还有个‘学校’?这又是何?

第131章 建设昭州31

昭州城东景致好,有湖有山。上一任同知大人,见此光景好,特意是将宅子修建在此处,用的是天然景致,修的也灵巧,府邸占地面积大,前前后后加起来有六个院子。

什么冬日寒梅院子、中秋登高院子、夏日荷花泛舟的院子,还在湖上建了个船型屋,上下两层。时间久了,风吹日晒的,这船屋有些破旧不能用了。

后来选址盖官学,读书人要修身养性,宁静致远,顾兆便把目光划拉到了城东。城东人少,听说上一任的同知大人十分好风雅不爱吵杂,这一圈几里地是没有住宅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