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像是顾秀才告黎老太黎老头叔公就没提,回来路上还跟村长黎二交代了,说不许提这个人命打官司。
叔公怕黎二嘴不严,还敲打说:“你现在和黎大关系缓了,就别乱嚼舌根得罪了顾秀才。”
黎二不懂为啥啊。
“我看人一辈子,黎大给周周招了这么个哥婿,瞧着以后是个大出息的,可心也冷,说告官就告官,我是看黎大可怜才过去。”叔公年纪大,观念还是老一辈,就算再怎么的那也没有孙子辈告爷奶的。
事情解决了,叔公琢磨了几天,见顾兆做事样样周道,对着黎大和周周都上心,心里感叹一句全乎人外,只说:“以后啊黎家那就是这个哥婿顶门户当家了,我看顾秀才除了亲近的人,谁都没放在心里。”
“你要是不怕你就多说。”
黎二听了半肚子明白,剩下的一半不懂,他看顾兆很听大哥的话,前前后后照顾的,给大哥上药伺候都没嫌过,怎么就是顾兆当家,一个赘婿。不过瞧叔公严肃模样,那还是算了,不说就不说了。
爹娘挨了板子受了打,也不是啥有面子的事。
村长倒是听懂叔公意思,现在一回想,顾兆刚到了西坪村时是啥名声,如今呢?村里人人夸着顾秀才,念着黎家的好,谁能说出去一个不是?就是当初看了信,说告官要他们跑一趟,当时他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去,和黎家结好。
以前黎大家在村里也不出头,如今为啥啊,还不是有顾秀才这一位,要是以后顾秀才翻了身当了大官,现在巴结奉承好了,以后有啥事都好求。
如今官司一了,村长听完叔公的话,明白过来了,顾秀才心里装着黎家,要是想得顾秀才帮,那最好就是守着规矩,若是越了分寸,谁都能送官告你,可不心软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