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北上,以秦王为核心的中央卫率队伍逐渐落后于大部队,并不仅仅是因为李世民和李元达在熟悉当前世界的征战环境,更因为他们每到一处,就要让刘彻上号去走访民情,继而检阅官员,抽查各项记档。
虽然无法辐射掌控全国,但是哪怕仅仅影响北方诸地,总归也是好的。
蒙毅戍守在王上身边,眼见着他一整晚批阅奏疏,第二日天亮之后又去拉弓骑马,巡视军队,间歇里吃晚膳的时候还要随机抽检所到之处的官署记档。
每到这个时候,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地方大员便都如同一片沉默的松林,面色苍白,静静的伫立在外,哪个人被侍从点到名字,便是情不自禁的一个哆嗦。
偏生王上的神色是极和蔼的,甚至于还有些近乎轻佻的懒散,就着官署提交上来的某一页记档,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便叫对方冷汗涔涔。
蒙毅此时还很年轻,并不是后来的上卿,他的兄长蒙恬,这时候也只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将军。
事实上,他们的父亲蒙武,才能算是跟王翦同辈的人——两年之后的灭楚之战,王翦为主将,蒙武为副将。
此时的蒙毅,对于那些两千石级别的高官,是存在着某种崇敬的,虽然他们不敢得罪这个官位低于他们的年轻人,但蒙毅却不会因为自己是王上近侍而心生骄矜。
恰恰相反,越是如此,他便越要谦卑以自牧。
此时此刻,眼见着这位王上只言片语便将这些个高官的面皮掀掉,继而云淡风轻的将其处置,最后将筷子一扔,行云流水般的接过宫人递上来的帕子擦了擦嘴,然后若无其事的出门闲逛……
这带给蒙毅的震撼,不能说是不大。
而起初在见到“王上”骑马的时候,他心里其实是在暗笑的。
因为出身将门的蒙毅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对方虽然身手敏捷,剑术不凡,但是马背上似乎并不怎么娴熟,猝不及防之下,倒好像有些难以保持平衡似的。
奇怪。
蒙毅难免不解:怎么会有人精于剑术,马却骑的不好?
他并不知道,战国时期的马匹配置,同李唐时期的马匹配置,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不说别的,只是一件马镫、四只马蹄铁,就足够给骑兵战争带来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李元达身上。
骑惯了电动车的人,谁能第一时间把老式自行车骑得风生水起啊!
很快,蒙毅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那两人在以堪称神迹般的速度拉平着跟他之间的距离。
最开始的失衡只持续了半刻钟不到,那两人便先后掌控到了御马的诀窍,继而触类旁通,显而易见的精熟了起来。
到第二日,马背上引弓作战,无往而不胜。
蒙毅终于明白王上为什么会说“随他们去吧”了。
再转念一想,又觉得豁然开朗,理所应当。
也唯有这样凤毛麟角的人物,才能被王上看在眼里,引为至交!
他只是有些忧愁。
这几个人——虽然不知道具体名姓,但他已经能分辨出谁是谁了——就跟永动机一样白天黑夜不间断的倒班,你们看起来倒是没事,别把我们王上的身体糟蹋坏了啊!
再则,整日守在王驾之前,他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啊!
但要说是跟人轮班,蒙毅又放心不下。
万一这些近侍当中还有如同赵高一样野心勃勃的人物,在他不在的时候发难王上呢?
蒙毅有心想劝一句,奈何不得其门。
他小心翼翼的跟上午轮班的人商量。
李世民很诧异,连连摆手:“别带我,我不卷的,我在我们那儿一天都只上半天班!”
他小心翼翼的跟下午轮班的人商量。
李元达很诧异,连连摆手:“别带我,我也不卷的,我在我们那儿一天也只上半天班!”
他小心翼翼的跟傍晚轮班的人商量。
老登状态的刘彻勃然大怒:“大胆!你在教寡人做事?!”
蒙毅赶忙称罪:“臣有罪,臣惶恐!”
到了晚上,他小心翼翼的跟值夜班的人商量。
“大秦臣子里有坏人啊!”
朱元璋很诧异:“鼓动君主懈怠政事,蒙卿,你对大秦不够忠诚。”
蒙毅:“……”
再到后半夜,蒙毅怀着一种快要麻了的心态,小心翼翼的跟王上商量。
嬴政看着面前的心腹爱臣,百般无奈之下,终于道:“蒙恬现在在做什么?你毕竟是半个文官,体质只怕不如你兄长那样纯粹的武将来的要好。让他也过来吧。”
现在的蒙恬也还很年轻,李世民跟李元达都在这儿,备不住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蒙毅:“……”
臣并不是为自己扛不住说的,也是担心您的身体……算了。
心灰意冷.jpg
蒙恬匆忙得到传召赶来。
他是个身量挺拔、声音洪亮有力的年轻人。
从弟弟嘴里听了几句遮掩过的原委,还取笑他:“枉你也是武将门第出身,侍从王侧,居然挺不住了?丢人不丢人啊,二郎?”
蒙毅:“……”
嘴角扯动一下。
没说话。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
蒙恬:“……”(眼下青黑)(脚下打飘)(神情恍惚)(怀疑人生)
蒙毅关切的看着他:“大哥,你没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