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回只要删掉回目页背面“庚辰秋定本”那三行字,再把“俇”都改回来改成“旷”,就是x本。至于为什么格式与x本头五回不同,我们已经知道回目后批怎样演变为回前另页总批,因为一回本上可以后加附叶,较便。但是为什么书名也不同?这十回本封面与回目页上的书名是“石头记”,x本头五回──即甲戌本头五回──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一向都以为甲戌、己卯、庚辰本的书名都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重”作“不止一次”解,可以包括二、三、四次。所谓“四阅评本”是书贾立的名目。但是庚本回目页分明注重区别评阅次数,四评后书名“石头记”,不再称“重评石头记”。
后人加的题页不算,书中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标题的有下列三处:茍甲戌本“凡例”、第五、第十三、第二十五回第一页;啕庚本每回回首第一行;咮庚本十六张典型回前附叶,来自x本──第二十一回的那张多年后补抄的不算。
甲戌本“凡例”与第五回的第一页是四回本x本第一、二两册的封面。甲戌本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都是配合那两册四回本重抄的。这后八回虽然为了编者的便利,改变总批格式,此外都配合头八回,好凑成一个抄本。因此第十三、第二十五回回首仍旧袭用x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至于庚本每回回首的书名,每回第一、二行如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
第x回
甲戌本每叶骑缝上的卷数同回数。不论庚本的卷数是否也与回数相同,“卷之”下面应当有数目字,不是连着下一行,“第x回”抬头,因为“卷之第x回”不通。“卷之”下面一定是留着空白,“第x回”也是“第□回”,数目后填,因为回数也许还要改。但是后来“第□回”填上了数目,“卷之”下面的空白不那么明显,就被忽略了。
庚本只有五回没有“卷之”二字:第七、第十六、第十七、十八合回、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回。
第十六回内秦钟之死,俞平伯指出全抄本没有遗言,其他各本文字较有情致;有一句都判向小鬼说的话,甲戌本独异,如下:
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敬着点没错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