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一个好官

“李县丞,我们今天又捞了不少”

“嘿,你们捞的有我们捞的多!李县丞我们今天捞的都是巨木,修堤肯定能用上”

“我们捞的也都是巨木!”

……

此时岸边仍有数百青壮正在协作打捞靠近河边的浮木,并且时不时和李岷打招呼,显然他们对于这个代县丞还是相当信任的。

不过,这些木料若是用在修补上,倒是能增速不少。

“大人,此处便是最大的决口,当夜贼人突袭护堤队,痛下杀手,随即掘开河堤,致使堤坝一溃而不可收拾”

“洪水从这里汹涌而出,冲向县城。周边的堤坝也因长时间受洪水浸泡、冲击,变得脆弱无比,稍有不慎就可能再次垮塌。”站在堤坝的溃口处,李岷满脸忧虑地说道。

跟随王清晨而来的工匠却是开始了工作,计算缺口长度,所缺物料,所用工艺以及修补方案。

王清晨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这段溃口。

待工部工匠仔细研究之后,众人才相聚起来商讨具体的修补方案。

“当务之急,是要先堵住这个溃口,大人,或可命人将收集到的树干,碳化后制成河钉,可先将其用于打桩,

按照堤坝原本坝基,南北两排桩,由河面打入河堤至少六尺(也就是两米左右),增强堤坝基础的稳固性。再用沙袋、石块填充,层层压实。”茅齐对着王清晨说道,显然很有经验。

“只是李大人能否多凑些条船,若是河面之上没有船只辅行,恐怕没有立足之地,不易操作”茅齐问道。

“这附近虽没有渔民,但是却有上下行运河口仓的粮船,还都是大船,不过都在淤泥里,收拾出来应该能用”李岷想了想说道。

“如此甚好,不过,大人,还需尽快动工为好,这堤若是再泡下去,恐怕塌得更长”茅齐说道。

“那就即日动工,两头并进,早日合拢”王清晨说道。

现在他只求多几日晴天。

“太好了,这堤终于能修了……”

“我原武县百姓有救了”

“就是,就是,有李县丞我原武县才真的有了活路”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音中满是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对未来的期许。

当下,李岷迅速组织起人手,开始着手筹备各项工作。

打捞浮木的青壮们干劲更足了,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将一根根粗壮的树干拖上岸边,堆积如山的木料仿佛是他们对抗洪水的坚实武器。

与此同时。

高岗上得到消息的民众也纷纷响应号召,自发地加入到搬运沙袋、整理石块的队伍中。

老人和妇女们虽然体力有限,但也在一旁帮忙分拣着可用的材料,孩子们则在人群中穿梭,传递着工具,小小的身影充满了活力。

“大家加把劲啊,修好了堤,咱们就能重建家园了!朝廷不会不管我们的”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呼喊着。

众人纷纷应和,一时间,堤坝上热火朝天,劳动的号子声、工具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就连见多了灾情的工部官员都从未见到过这样的场景。

这就是一方好官带来的力量。

而另一边,工匠们也没有耽搁,十数条挖出来的粮船在河道上横着排开,熟悉水性的青壮开始一根根地往河口钉下木桩。

茅齐带着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乘着刚挖出来的小船,在河面上来回巡视,并在溃口处反复测量,确定最终用料。

在这样的场景下他们干活也更有力气。

“这坝基一定要打得牢固,否则可挡不住河汛,那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茅齐对着忙碌的百姓说道。

其他工匠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互相热烈地讨论着每一个细节,从打桩的深度到沙袋、石料的填充方式。

从物料的调配比例到施工的先后顺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划。

从下午开始,修堤工作便进入了正轨,毕竟前期工作的物料都是整齐的,只是寻挖船只的时候费了一些力气。

不过晌午的时候,李岷却是被京师来的官员带走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