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景孝倒是不担心元春有危险。
反而担心她肚子里的孩儿一直不出来,反而会损伤到大脑。
好在有蟾妖在,天色渐渐暗淡下去时,总算听到产房里传来一声嘹亮的啼哭声。
随后就听抱琴惊喜的喊着:“太太,太太,是个小侯爷、是小侯爷。”
屋外的众人,一听这话,顿时喜笑颜开起来。
贾政这个当外公的,居然比当初自己大儿子、二儿子出生时还要激动。
王夫人更是不用说,眼泪忍不住的哗哗流。
李景孝虽然没等到隆德帝的旨意,就率兵攻入倭国。
但他没接到旨意,也就没抗旨。
当然,换成其他人,朝廷和皇帝、太上皇可不会管这些。
肯定会事后追究责任的。
但这人是李景孝,那责任就是传旨的人走的太慢的问题。
然后才有了,贾政、礼部侍郎杜易安、内廷都检点周延福三人。
作为第二波传旨的人,快马走辽东,南下高丽。
再东渡倭国的事。
贾政几年前,都去过辽东给给李景孝传旨。
这次更是不辞辛苦,奔赴万里之遥,远渡重洋。
回到京城后,就被皇帝封为正五品光禄寺少卿。
光禄寺少卿各个朝代品级都不同,明是从五品,大周提高了一级。
顺带着,封贾政正四品中顺大夫。
若是按照权职来算,不过是从‘从五品’升到正五品,还是光禄寺这个冷清衙门。
而且还是佐二官少卿,自然没人在意。
若是按照品级算,那就是实打实的官升三级。
但散官的官位再高,也不过是俸禄涨了。
但对贾家来说,已经算是贾家再次迈入高级官员行列了。
至于权力,反正有李景孝这个女婿在,现在没人会去惹贾家。
而且贾政从倭国回到京城后,过去的老亲、世交,去贾家走动的频率一下子多了很多。
过去贾母不喜欢跑其他国公家走亲戚,那是贾母有自知之明。
可现在,老太太那是经常出门。
去镇国公府和齐国公府时,不仅两个国公府的老太太亲自在门口相迎。
牛清和陈瑞文两个当家人,还大礼相见。
给足了贾母面子。
但谁都知道,两个国公府越是礼待贾母,其实都是做给李景孝看的。
两家实实在在的是,当爹的因为儿子而升官加爵。
牛展鹏和陈鸿升论军功,官升三级有难度,但升两级一点问题都没有。
更重要的是,牛展鹏未来会以伯爵继承镇国公府,而且世袭三代。
陈瑞文这个三品威镇将军,此时也升到了子爵。
同样是世袭三代。
加上十几个跟着李景孝出征的勋贵子弟,人人头上都有不小的战功。
这些人因为李景孝获益,李景孝又一直很明确的站在隆德帝身边。
自然也就成了隆德帝的人了。
太上皇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一时间,隆德帝对朝堂的控制力大涨。
心情极好之下,对这些勋贵家和出征的勋贵子弟,多有厚赏。
升官就更不用说了。
李景孝又不喜欢走亲戚,更不愿意跑去别人家喝酒、瞎混。
秦业也是不管事的。
王家又远在金陵。
这些家族自然就把目标放在了贾家头上。
贾琏、贾蓉、贾宝玉这三个没结婚的,顿时成了香饽饽。
特别是贾宝玉这个凤凰蛋,一下子就成了最受欢迎的女婿人选。
不对,贾蓉才是京城勋贵圈子里,行情最好的钻石王老五。
这小子虽然一直管着后勤,但没怎么出错,其实已经算是真正锻炼出来了。
左镇抚司千户、殿前司宣抚使,从三品怀远将军、赐飞鱼服。
还一步到位,直接加封一等将军,世袭三代。
免得将来贾珍万一又生下小儿子,宁国府闹出兄弟争爵的戏码出来。
这下宁国府就能再荣华五代人了。
——
贾母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兴国公府,陪着元春聊天解闷。
王夫人在元春没生孩子之前,那是三天两头跑去真武观。
求真武老爷赐福,让元春生下个小侯爷外孙。
没错,李景孝回到京城没三天,对他的赏赐就下来了。
加荣禄大夫、右柱国、少傅、骠骑将军。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加总兵官,统管倭国、高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