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己在,根本不用担心出意外。
而且抱琴和几年前跟着元春陪嫁过来的丫鬟、婆子。
这几年对元春忠心耿耿,李景孝自然更愿意相信这些老人。
还对秦可卿和元春身边的丫鬟婆子们许诺,只要孩子顺利出生,人人至少百两银子的厚赏不说。
还答应每人二十亩京城外田庄的农田。
对天朝人来说,土地是比银子更重要的东西。
一个个现在那叫一个积极和小心。
加上景熙和景玥对李家子嗣的重视程度,有时候比李景孝都认真和紧张。
正当李景孝在家一边修炼,一边照顾两个媳妇,再应付王熙凤这个醋坛子时。
倭国不仅正式入侵了高丽,第一战就打的了高丽人个措手不及。
釜山港和釜山城,仅仅三天就被攻下。
又过十几天,三路大军接连攻下高丽南边,好几座沿海的大城。
很多是一接触就溃败。
兵锋一路往北,已经快威胁到了高丽京畿道和王城。
高丽向大周求援的信,不仅有陆路,还有海路先后上报给了辽东镇和津门左卫。
两地接到求援急报,哪里敢怠慢。
一边派人去高丽探查真实性,一边快马把求援信和使臣送去京城。
李景孝也被上门的夏守忠,拉着进了宫。
作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世袭兴国公。
又是朝堂里仅有的,独自带兵横扫草原和鞑靼人的统兵大将。
不管是皇帝、太上皇,还是文武大臣们都得听听他的意见。
首要的问题当然是要不要支援高丽。
这事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不傻。
一旦高丽被灭,大周东边就多了个实力强劲,扩张欲望比高丽强无数倍的潜在敌人。
所以但凡脑子正常点的,都知道支援是必然。
而且太上皇虽然老了,但年前时和壮年时几次北征。
军事能力和眼光还是有的。
加上心里又觉得,有李景孝兜底,怎么着也不会输。
派兵援助高丽的议题,很快就确定了下来。
现在的问题是战事一开,银子会像流水一样的哗啦啦往外扔。
所以户部的人,才会在支援兵力的多寡,和其他人炒的不可开交。
户部尚书甚至直接向皇帝、太上皇建议,由李景孝统帅5千虎贲营轻重骑兵再次北上。
再节制辽东1万边军,进入高丽。
只是一万五的部队,对朝廷来说,负担就不算大。
但镇国公牛继宗这些和李景孝关系好的勋贵们不干了。
仅仅只有1万5千兵马,在他们眼里太少。
但对李景孝来说,高丽多山。
率领的兵太多,对后勤的压力也更大,不见得就是好事。
而且李景孝没期望,自己能成为第一个率军入高丽的统帅。
毕竟自己以前的功劳够大了。
世袭国公,已经封无可封。
再往上,就得封王。
别说皇帝父子俩心里不愿意,朝臣们其实也不愿意。
李景孝就更不愿意。
当国公的自由度还挺高的。
可当王爷,特别是外姓王,那就是皇家眼里的贼。
却不想朝臣们居然觉得只要自己统兵,不仅需要的兵力少,开销和负担轻。
说不定还能像上次扫荡草原一样,没亏钱不说,反而大赚了一笔。
特别是几万匹战马,还有几万头牛羊入关之后,李景孝就交给了朝廷。
但凡经手的人,上上下下都捞了不少的油水。
而且秦可卿和元春同时怀孕,也让不少人有了新想法。
反正一门双国公的事,大周又不是没先例。
前‘明’同样有一门双国公,人家还是世袭。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率兵打退倭国在高丽的三路大军,功劳虽然大。
但李景孝已经是国公的情况下,给他家二房子嗣个侯爵,已经足够了。
若是能歼灭大部分倭国人,世袭也不是没可能。
只是没人想过,李景孝想的可不仅仅只是打退、或者歼灭倭国的部队。
只要他去了高丽,唯一的目标就是攻入倭国。
:https://y。手机版:htt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