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想去,王夫人只能在心里叹息一声。
此时的李景孝,除了是道家高人外,还是世袭的侯爷和三品怀化大将军、殿前司副都指挥使。
王夫人的小心思再多,也知道即便珠儿将来中了进士,甚至中了状元,很长一段时间,也比不过女婿的。
甚至还需要女婿帮衬一把,仕途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至于贾宝玉,当娘的虽然偏爱小儿子,但这小子到底还是娃娃。
指望他出人头地,少说也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了。
原著里,贾政暴打贾宝玉,王夫人哭着求情时。
就说过,要是贾珠还在,即便打死十个宝玉,她也不心疼。
这话有气话的意思在。
但也说明,贾珠真活着的话,王夫人心里也知道,靠小儿子给她争一口气,还不如靠大儿子。
所以偏爱贾宝玉归偏爱,王夫人现在的期盼,全在贾珠能顺利考中举人。
再一举中进士。
而元春虽然也知道大哥读书的重要性,但老话说的好,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让她冒着还没进门,就惹的丈夫不高兴的风险,把御灵项链交给大哥,元春自问自己还是做不到这点。
所以即便老太太和亲妈,时不时盯着自己和项链看,元春还是装作没看懂她们的心思。
根本不提主动奉上御灵项链的话。
贾母、王夫人心里不由叹息一声。
一旁的邢夫人、李纨、尤氏、尤老娘则是心思各异。
羡慕的,嫉妒的,期待的。
可惜心思再多,她们也不敢说出来。
倒是尤老娘,此时的心情极好。
李景孝之前虽然没和她打招呼,却也拱过手。
而且眼看李景孝,舍得送这么宝贵的宝贝给元春,今后二姐、三姐跟着嫁入侯府,至少吃穿用度不会少。
自己这个岳母,虽然只是个妾室的娘,实际是算不得是岳母。
可尤家可是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一起嫁入你李家,怎么着,也不能让自己这个岳母吃糠咽菜吧!
这么一想,尤老娘反倒是心情最好的那个。
不过,尤老娘也知道,自己的心思肯定得藏着点,免得惹得贾家老太太、太太们不高兴。
将来吃苦的,就是自家两个女儿。
李景孝可不管贾家女眷想什么,因为刚才元春和抱琴身上,拿到了一千多点经验。
心情极好的同时,对待贾政这个老丈人,自然是爱屋及乌。
不仅礼数周到,还不时的夸贾宝玉。
又隐晦的说,宝玉那么聪明、乖巧,全是元春这个当大姐的功劳。
还笑着说,将来自己孩子,肯定也用不着自己操心学业的事。
就差明说,元春会是个贤内助,惹的贾政的笑声都高了三分。
贾赦、贾敬、贾珍虽然心里羡慕,但三人也知道,当着李景孝的面,不能表露出意思异常,免得让李景孝觉得贾家内部不团结。
将来会被他看轻了贾家。
李景孝自然能看出贾赦言不由衷,他和贾政兄弟俩平时可没少暗斗。
好在有贾母压着,否则荣国府早就闹分家,然后贾政一家子被贾赦这个长兄,兼爵位继承人赶出荣国府。
当然分家的可能性不大,但也绝不是没可能。
而没了人管着的贾赦,肯定比现在荒唐无数倍。
至于贾敬、贾珍父子俩,一个一心修道,只要贾珍每个月送银子去玄真观,那就万事不管。
贾珍只管在家里吃喝玩女人和赌钱,可他是族长,确实带坏了整个贾家的风气。
没一会,贾敬等不及的,提起了茅山传给他的一套修炼之法。
李景孝随口一问,贾敬也不藏着掖着,居然当着贾赦、贾政、贾珍、贾珠、贾琏和贾蓉的面,背诵起那套功法。
李景孝听了一半,就知道这老头的心思。
不是常年研习道经的人,即便听了这功法,你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听完之后,李景孝稍微想想,只是点拨几句,贾敬不由恍然大悟。
不管不顾的现场打坐。
这老头其实已经修炼出了一丝真气,但没师傅在身边提点和教导。
光凭他自己多年研习道经的理解,确实差了点意思。
而李景孝愿意提点贾敬,不过是通过贾敬,去压着贾珍而已。
顺带着,拿到更多的话语权。
:https://y。手机版:htt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