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心照不宣的规矩(求追读月票)

而他自己,则打定主意住进皇帝借林如海的手,送给自己的那套大宅子里。

顺带着,还告诉皇帝,自己更喜欢他赏赐的宅子。

而且把伯爵府让给婶婶和三个堂妹住。

既得了名声,头上还不用被个堂婶,用辈分来压自己。

至于伯爵府的房产、田产、店铺什么的钱财,那自然是握在自己手里。

宁荣两府那么大,被人上下瞒报之后,北边的十几个田庄,每年的收成,居然才两三千两的银子。

当然,那是将来宁荣两府,越发的衰弱时,下面的管事才敢这么做。

而兴安伯和宁荣两府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伯府每年的田产和其他收入加起来,或许也就三五千两银子。

这钱在这年代可不少,但想维持一个伯爵府的牌面,最后能剩下的钱,应该不多。

甚至亏空都有可能。

周太监等的就是李景孝这话,忙说道,“除了江州李家几房的子侄外,京城这边有您二婶娘家兄弟,和伯爵府大管家。”

李景孝听完就点点头,这些人应该就是最不希望自己袭爵的人。

“那我那二婶、还有3个妹子可知道?”

周太监皱眉想了想,最后摇头说道,“伯爷,您那二婶,咱家可不敢保证她对您没起坏心。

毕竟当年您被送回京城,要说她完全不知道您回来了,谁都不信。

但咱家能确定,您那三个堂妹,肯定毫不知情。”

说完,又介绍了三个堂妹,最大的李景熙11岁,二妹李景玥7岁、三妹李景容才3岁。

确实应该没可能参与这种事。

即便有,也顶多是11岁的李景熙。

二妹、三妹太小,保不齐就嘴巴不严,说了出去。

甚至,有可能跑去告诉亲爹。

李景孝听完,皱眉想了想。

可以确定的是,兴安伯爵府里,甚至是宁荣两府和其他勋贵家里,一定有厂卫的密探。

所以周太监的话,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对着身后的鲁二福招招手,“去道录司找沈大人,带一个总旗的人手去兴安伯府。

再让赵军明去锦衣卫,也调集1个总旗的锦衣卫。

然后让锦衣卫的人,在兴安伯府附近,找个酒楼等着命令。”